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9)
报纸(15)
学位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89)
历史名人 (75)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3(11)
2012(10)
2011(18)
2009(6)
2006(5)
2003(4)
2000(4)
1988(2)
1984(2)
1981(1)
按来源分组
红楼梦学刊(14)
其它(3)
美与时代(下)(3)
明清小说研究(3)
语文教学与研究(2)
南都学坛(1)
好家长(1)
阅读与写作(1)
文学评论(1)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论《红楼梦》第五回“梦游幻境”之“梦”
作者:高添璧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曹雪芹  思想意识  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  汤显祖  梦游  南柯记  时代精神 
描述:据学者统计,《红楼梦》一书中有大大小小直接间接的梦的描写三十余处,更有人不厌其烦的将其中的梦分为奇梦怪梦、长梦美梦、似梦非梦、痴梦惊梦等十多类,但不论所写梦有多少,分类方法如何,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游
红楼梦》中的情/欲论述:以「才子佳人模式」之反思为中心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文史哲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小说  西厢记  牡丹亭  红娘 
描述:」)、阅读反应之受众影响论等多重面向,确然代表了《红楼梦》对此一文类的全面总检讨;最後则确立贾母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评与其阅读行为同时并存的合理性,实不影响其批判的高度效力,而确证曹雪芹有意识地颠覆和推翻了
红楼梦》的原作者应是曹頫?
作者:袁养和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原作者  潜心研究  出版社  专著  文艺  破译  南京  论断  考证  江苏  红学  读者  曹頫 
描述:南京红学家孔祥贤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考证,提出了《红楼梦》的原作者应是曹頫的论断.他阐述这一观点的专著《红楼梦的破译》最近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都只为风月情浓:《红楼梦》与戏曲的不解之缘
作者:郑梦初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西厢记  戏曲  昆曲  牡丹亭  寻梦  中国传统文化  杜丽娘  曹雪芹  审美意蕴 
描述:系在了一起,成为了当前的一个文化热点。
红楼梦》中“新编怀古诗”意义何在?
作者:刘操南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怀古诗  梅花  西厢记  牡丹亭  录鬼簿  绝句  新编  赤壁怀古 
描述:《蒲东寺怀古》是骰子(周春);有的猜测《梅花观怀古》是纨扇(王希廉).有的说:“十首绝句,其实就是《红楼梦》的‘录鬼簿’,是已死和将死的大观园女儿的哀歌.——这就是真
宝黛爱情故事应是《红楼梦》的主线
作者:黄立新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宝黛爱情  曹雪芹  贾宝玉  主线  故事情节  社会环境  作品  人生道路  林黛玉 
描述: 前些时候,关于什么是《红楼梦》主线的问题,曾存报刊上展开了讨论。大体上有三种意见:一部分同志认为,主线是宝黛爱情故事。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主题和主线是一个,都
明清二梦,异曲同工:从《牡丹亭》到《红楼梦
作者:裴雪莱  来源:山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牡丹亭  杜丽娘  林黛玉  中国古代  封建专制  爱情  现实主义  明清  汤显祖 
描述:。她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写梦,两位贵族少女的婚恋之梦。"二梦"都产生于梦魇纠缠着的现实。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
作者:李丽莉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西厢记  贾宝玉  牡丹亭  戏曲文化  弋阳腔  汤显祖  唯美  贾府 
描述:,曹雪芹本意是想将《红楼梦》写成一出戏,但是随着创作思路的不断提升,戏曲
论《红楼梦》中「情理兼备」而「两尽其道」之「痴理」观
作者:欧丽娟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才子佳人模式  莺莺传  西厢记  牡丹亭  痴理 
描述:間的愛情提供了「恩義」的倫理前提,以「日久生情」解釋愛情的發生與發展,而否定一見鍾情式的激情與欲望本能上的性趨力;在面對個人與社會有所衝突的困境上,則提出「兩盡其道」的「痴理」說以超越「癡情」論,而達到情理兼備的平衡。如果說「緣情入禮(理)」解釋了明中期以來浪漫愛情故事的創作主旨,則「緣禮(理)入情」 乃是《紅樓夢》對晚明以來「情理對立」、「以欲為情」之情論俗流的扭轉。此中,將「個人」由才子佳人模式的真空狀態置回社會脈絡與人際關係中,也把「主體性」從情欲霸權(erotic hegemony)的壟斷中釋放出來,重新回歸到 「人格價值」與「倫理意義」的追求,形成一種「倫理化的情感」與「情感化的倫理」,而臻人我無憾的最高境界。
名家也有失误时——读英译《红楼梦》偶拾
作者:朱曼华  来源:留学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英译本  诗词曲  外文出版社  抒情诗  阅读材料  生活情景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thefrogs croaking”(“蛙声”/“青蛙呱呱叫”),完全曲解了该诗原文的词义。至今仍未见过出版社或译者公开更正。我选英译《红楼梦》的片段作为阅读材料的初衷是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