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道德哲学意义
-
作者:吴凡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道德哲学
-
描述:地揭示了道德本性不是他律而是自律,不是制裁而是自愿,它是推动人们道德行为选择与践履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一种精神力量。
-
《周礼》祭祀系统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
作者:林素英 来源:齐鲁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祭祀系统 原始社会 三代文化 月令 思想史意义
-
描述:的重要历程。本文依据考古资料,说明《周礼》之祭祀系统乃上承原始社会之祭祀活动而来,主要透过天神、地示(祇)以及人鬼三系并立之祭祀系统以展现其意义,再透过《周礼》祭祀系统与《月令》之结合发展,深究岁时礼俗
-
李觏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时代意义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口思想 人口思想 李觏 李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民众 民众 婚姻 婚姻
-
描述:颖的。他把男女的结合与自然的发生发展相类比,阐述了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观点。
-
汤显祖儒的精神归属与情的文艺选择
-
作者:张莉 来源:华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 儒 贵生 贵生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 情 情
-
描述:汤显祖一生都受着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思想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他积极入世,投身入股,一心向仕。虽然在官场上他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在为政过程中践行的贵生哲学与受其老师衍为自己内心的生生之仁与赤子之心却在一路衍进中成就了他以情为中心的文艺思想。
-
罗汝芳的儒学思想与生命精神
-
作者:徐春林 方桃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儒学思想 生命精神
-
描述:文章以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为致思路径,概括出一代大儒罗汝芳的儒学思想与生命精神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对儒家生存根据论的阐发、身心一体的身心观、生生思想与解缆放船、顺风张棹的修养观、求孔颜之乐的快乐观
-
论邶、鄘、卫三风的称名之异及编次意义
-
作者:王伟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邶 鄘 卫三风 殷商民俗 周礼思想
-
描述:邶、鄘、卫三风在三家诗中合为一卷,在《毛诗》中则一分为三。后来之论者争论不一,而事实上邶、鄘、卫三风的称名及编次是以三风所染殷商习俗及周礼思想之厚薄为别。也就是说从《邶风》至《鄘风》到《卫风》,三风所染殷商民风逐渐递减,而周礼思想则逐渐递增。三风之称名及编次,实际上即反映了这一变化过程。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
作者:江雪松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高考 考试说明 诗词鉴赏 细节描写 古诗词 母本 艺术手法 阅读 王安石
-
描述:《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
元代理学中“仁”的价值意义:吴澄境界论探析
-
作者:吴立群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仁 仁 境界 境界 吴澄 吴澄
-
描述: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的心灵的安顿处。
-
相山铀矿田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
作者:张树明 王蕾 蒋振频 郭国林 刘金枝 安伟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研究意义 铀矿床 相山
-
描述:系,密度与均一温度为负相关,而密度与盐度正相关。沙洲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97.3℃和272.9℃,盐度为13.73wt%和11.62wt%,密度为0.86g/cm3和0.87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之间规律性不明显,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之间关系不明显。横涧矿床-3m标高和92m标高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59.9℃和291.7℃,盐度为13.45wt%和7.95wt%,密度为0.91g/cm3和0.79g/cm3;均一温度与盐度正相关,密度与均一温度负相关、与盐度关系不明显。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标高和206m标高铀成矿平均深度是860m和550m,沙洲矿床-138m标高和-98m标高为578m和537m,横涧矿床-3m标高和92m标高是930m和950m。与地表标高对比获得,邹家山、沙洲和横涧铀矿床形成后的剥蚀程度分别在320~416m、190~240m、727~902m之间。
-
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
-
作者:马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英琦 王英琦 焦灼 焦灼 散文精神 散文精神 嬗变 嬗变
-
描述: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