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精神应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
作者:丁肇中 来源: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我想谈谈实验精神在研究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只在脑中自我检讨,或泛泛地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
诗性的迸发—《牡丹亭》创作精神研究
-
作者:郑力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形象 诗性精神 汤显祖创作观
-
描述:将情作为人生和文学的本体,主张在文学中不加掩饰地表露人性本身最真实的情感,反对用严苛的道德规范束缚人的天性。通过对《牡丹亭》诗性意象来源的分析、诗性文本艺术手法的解析,以及对杜丽娘之情动内涵的寻问
-
《黄麟辣评》评出批判精神
-
作者:林子 来源:广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当下对名人热点的评判,多是羞答答式的言语,能痛快淋漓的不多。广西却有一个敢于火辣批评的,那就是来自藤县的一名业余作者黄麟,他最近出版了一本《黄麟辣评》,在当地“辣”了一把。
黄麟辣评怎么“辣”法先看看这些篇目:《秦始皇在世会活埋哪些精英》《新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是驳倒李敖
-
传承善洲精神 建设森林云南
-
作者:程三娟 顾彬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传承善洲精神 建设森林云南
-
新起点需要新精神 ◎刘绍堂
-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新的姿态,新的努力,新的干劲去拼搏。一句话,新起点需要新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
-
论《红楼梦》中的戏曲及曹雪芹的文学观念和悲剧精神
-
作者:高永江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悲剧精神 文学观念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 小说 戏剧活动
-
描述:等)和文学体裁(诗、词、骚、赋等等)。全书的中心关键是专注于对传统思想家引发的思考(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和禅宗)”几百年来人们对《红楼梦》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文学样式的研究论述举不胜举,但对于戏曲的关注却不多,只有在少量的论著见其谈论,而且多是对其中的戏剧现象加以研究,最多论及戏剧在小说中的作用,缺乏对《红楼梦》作者通过戏剧所表现出的文学观念的系统论述,以及其价值与意义的充分认识,现将提出研讨感觉很有必要。 《红楼梦》中戏曲出现虽不象诗词那样多,但在一部小说作品中出现这么多的戏曲剧目和戏剧活动古往今来还是少见的。小说中一共演戏十一次,包括了家庭中的过年过节,生日聚会,打醮酬神,游玩娱乐,重大事件(如元春省亲)等等,还有小说里的人物在各种日常生活中提到看过听过的戏曲曲目,一共有三十几部戏,其中有《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长生殿》等优秀剧目。
-
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中的生命精神
-
作者:祝海珊 唐阿君 张成玉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傩面具 傩面具 南丰 南丰 艺术造型 艺术造型 傩文化 傩文化 生命精神 生命精神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 基本造型 基本造型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艺术研究 艺术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一.南丰傩面具艺术造型的生命观念江西传傩,始于汉初,两千多年以来傩风不绝,是中国傩文化艺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在赣傩面具艺术研究中,赣东的南丰傩面具艺术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南丰傩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厚,不仅是赣傩文化的发源地与代表,还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云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会强调 进一步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记者尹朝平)昨日,云南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上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乘势推进,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党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障。
-
我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提出 用劳模精神引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白恩培、秦光荣、李纪恒、王学仁等看望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本报记者 杨 峥摄]
本报讯 (记者 李翕坚)昨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云南省第二十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298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会议号召,要以榜样的先进思
-
吴炳晨:一团火精神的践行者
-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社区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当你来到垡头街道北里社区,你会被北里的一幅“百米牡丹长卷图”所折服,凝神画卷,盛开着数千朵牡丹,是如此地娇艳。或许,你会问我,如此壮观的画卷出自谁手,又是为了什么而作,是谁想出这般美轮美奂的画面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吴炳晨,现年66岁,居住在北里社区,2001年退休后,他成了一名党员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