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法理论探析
作者:邓富华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法理论  诗歌发展史  诗论  诗歌史  重要课题  兴象  诗学思想  演进与发展  诗歌创作 
描述:子"之一的胡,其诗论
藏书思想略论
作者:孟霞光  来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藏书思想略论
梁启超与胡在伪书价值上的认识比较
作者:陈保中  来源:吕梁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四部正讹》  伪书 
描述:法专著的人,而梁启超在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完善,奠定了我国近代辨伪学的基础,在对伪书价值的认识上,梁启超也多有与胡相同的地方.
论胡的唐诗变化观
作者:方锡球  来源:文化与诗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学  诗变观 
描述:的轨迹.胡是格调论诗变论的归纳者和完善者,他的“诗变”理论是复古论唐诗学的总结.
《列朝诗集小传》“胡举人”条辩析
作者:冯韵  来源:巢湖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薮》  钱谦益 
描述:的评价,重新确立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有的地位。
杜诗“吴体”与宋诗传承:胡《诗薮》引诗考辨
作者:陈广忠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诗  吴体  诗律  宋代  传承 
描述:杜诗“吴体”,影响深远。宋代诗坛,追求变革,黄庭坚等众多诗人,宗师杜甫,将“吴体”推而广之。对《诗薮》中涉及的杜甫“吴体”,以及欧阳修、黄庭坚、张耒三人的诗作,进行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厘清杜甫“吴体”与宋诗的内在联系以及其继承关系。
恬淡的安国
作者:木棉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安国是王安石之弟,12岁时就以文章闻名于当世。他也作词,比较著名的是为自我写照的《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
烈遗布
作者:暂无 来源:达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三国时的烈,德行出众,乐善好施,在当地百姓中威望极高。有一次,一个人偷了别人一头牛,被失主捉住了。偷牛人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你怎么罚我都行,只求你不要告诉烈。”后来,烈知道了
对话益民:
作者:暂无 来源:京江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张凤春 【益民档案】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论语·说文·评教》《语文好课真相》《心灵散步》(散文集
益和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无锡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原无锡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享受地市级政治、生活待遇的离休干部益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7月18日18时55分不幸逝世,享年87岁。益和同志194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