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
报纸(1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
地方风物 (4)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3(2)
2011(6)
2007(3)
2006(4)
2005(4)
2003(1)
2002(1)
1995(1)
1980(1)
按来源分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4)
译林(1)
农业知识(1)
古籍研究(1)
民族文学(1)
种子世界(1)
新商报(1)
文汇报(1)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1)
糖烟酒周刊(1)
成熟记者应是第一等政治家 ■书同
作者:暂无 来源:皖南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成熟记者应是第一等政治家 ■书同
品牌应是一张成熟可信的脸
作者:柯榜凯  来源:法律服务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可信  提及率  可口可乐  品牌文化  品牌效应  国内品牌  多品牌战略  中层管理人员  优势地位  小食品 
描述:品牌应是一张成熟可信的脸
不同美国黄松成熟胚对组织培养的反应
作者:朱海兰 李科友  来源:陕西林业科技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国黄松  成熟  组织培养 
描述:以美国黄松成熟胚为外植体在GD+6-BA 0.5 mg/L培养基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不定芽,附加20 g/kg蔗糖、0.6 g/kg琼脂,pH为5.8,研究不同成熟胚对组织培养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蔡楠让阅读的种子生根发芽
作者:暂无 来源:社科新书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当今图书出版异常繁荣的时代,大量的图书如潮水一样向广大读者涌来。面对这波澜壮阔的潮水,许多读者就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这样,阅读推广就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显得重要起来。作家的阅读推广,对于广大读者和文学青年甚至青年作者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作家的阅读推广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资质,最起码得有大量的阅
双氧水处理油松种子促进发芽试验初报
作者:裴迪  来源:陕西林业科技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油松种子  水处理  双氧水  种子发芽  浸种处理  美国黄松  不同浓度  处理试验  水溶液  干旱地区 
描述:外材料的报导相符。说明了用适量的双氧水浓度处理油松种子,对发芽是有促进作用的。现将试验程序叙述如下。
种子苗、木应是植物检疫的重点
作者:曲能治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植物检疫  农业现代化  繁殖材料  有害生物  生产单位  植物产品  苗木  危险性  经济建设  种子 
描述:满足生产单位的要求,随意更改原审批单,请口岸所放行,这是很不慎重的作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国
过氧化氢快速测定某些针叶树种子的生活力
作者:暂无 来源: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196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种子生活力  过氧化氢  花旗松  林木种子  快速测定  针叶树种子  海岸松  变温方法  黄松  氢测定 
描述:)、烈香松(P.joffroyi Grev.& Balf.)、屋柱松(海岸松)(P.contorta Dongl.)、壮丽冷衫(Abies procers Rehd,)、大冷杉(A.grandis(Dougl)Lindl)和白冷杉(A.concolor(Gord.& Glend.)Lind,)上获得成功。
在课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是教师
河西走廊引种栽培美国黄松试验
作者:陈斌 葛宏元  来源:林业实用技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美国黄松  栽培试验  抗高温  抗性调查  盐碱地  硫酸亚铁  引种栽培  种子  播种 
描述: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降水量35~117mm,由东向西依次减少,蒸发量2100~3400mm,大气干燥度K值为3~7,由东向西逐渐增加,年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45m/s,≥3m/s的日数为95~290d,≥5m/s的日数为20~143d,无霜期130~159d。太阳辐射强度145~154kJ/c
“春”字的秘密
作者:五三 SRAHOT  来源:世界儿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密  甲骨文  太阳  联系  王安石  树木  孟浩然  春节  北回归线  种子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