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李觏的人格观
-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观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
试论李觏的人格观
-
作者:陈大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观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
爱国应是建设跨世纪人才队伍的主旋律
-
作者:肖庆玉 来源:研究与发展管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跨世纪人才 选拨 培养
-
描述:爱国应是建设跨世纪人才队伍的主旋律
-
试论李觏的人格观
-
作者:陈大勇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 培养 人格美
-
描述:传统儒家文化注重个人修养 ,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李觏的人格观涉及理想人格的目标、演进、培养等问题。分析、探讨李觏的理想人格 ,对全面认识理解李觏的思想大有益处
-
高素质的教师应是什么样的
-
作者:伊永祥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高素质 培养
-
描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园丁"。
-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
作者:尹明生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维习惯 客观规律 培养学生 主观能动性 陆九渊 三个问题 正确处理 运动形式 因果思维 哲学课
-
描述:样使学生养成多问的习惯呢?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因果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每事问",问到底.我在教高中哲学课中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时,设计了下边一组问题:为什么宋人违背了客观规律?(学生:沉默)哪些东西能够用人工拉长?(学生:铁条、面团等)哪些东西不能用人工拉长?(学生:动物、植物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学生:运动形式不同)宋人为什么违背了客观规律?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因为他混淆了两种运动形式,没有在运动中把握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多学科交叉宽口径培养——————
-
作者:郑晓燕 来源:淮海工学院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今年,我校从2012级新生开始实施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教务处处长李纪明。
记者:实施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李纪明:实施实行大类培养模式改革也是我校深入贯彻
-
王安石论人才的选用与培养
-
作者:陈霞 来源: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临川 选用人才 选拔使用 文集 人才理论 列选 育人才 建议值 教导
-
描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为了变法图强,提出一系列选拔、使用、培养人才的建议。这些建议值得加以认真地探讨和研究。王安石关于人才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作者:张伟东 来源:学校管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高度重视 系统阐述 创新思维 苏格拉底 爱因斯坦 陆九渊
-
描述: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早为中外学者所共识。孔子提倡"每事问",他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
-
培养听真话的耳朵
-
作者:李配银 蒋海荣 来源:金秋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贿赂 行贿者 王安石 语言 领导者 管仲 批评 板子 责任 观点
-
描述:近年来,有关精神贿赂、语言贿赂的文章屡见报端,综观这些文章的观点,都是把板子打在了行贿者身上,批评他们对领导是如何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这些行贿者固然可恶,但作为精神贿赂的对象,我们的领导难道就没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