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古代曲论的导演论
作者:俞为民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冯梦龙  李渔  《牡丹亭》  舞台效果  导演工作  演员  舞台演出  《闲情偶寄》  旧剧 
描述:古代曲论的导演论俞为民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家创作出了文学剧本,还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将文字转化为具体感人的舞台形像,去感动观众,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果。而导演是把文学剧本转化为舞台形像
浅议古汉语的“相”
作者:薛振齐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  古汉语  玉台新咏  《游褒禅山记》  古代汉语  焦仲卿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单方面性  王安石  王侯将相 
描述:做名词的“相”,当“容貌”讲,如“儿已薄禄相’(《玉台新泳·古诗无名人为焦仲卿妻作》);当“百官之长”讲,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在这些时候,“相”是实词,它直接担负句子的一个成分,其作用清楚,含义明白,毋庸赘言。本文着重分析当副词用的“相”。
论《三国演义》的“八阵图”
作者:萧甫春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八阵图”  《八阵图》  陆逊  大庆石油化工总厂  《全唐诗》  孔明  汤显祖  特殊条件  《唐诗三百首》 
描述:论《三国演义》的“八阵图”萧甫春《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其中的“八阵图”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然而勺\阵图”却充满了“奇僻荒诞”的神话色彩,始终无人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说。随着社会科学
《梦溪笔谈》的汉字文化
作者:安作相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溪笔谈》  汉字研究  汉字文化  校证  《字说》  《庄子》  八分书  王安石  《李潮八分小篆歌》  书法家 
描述:《梦溪笔谈》的汉字文化安作相《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北宋时,著名人士沈括所写的一部科学名著。大约成书于11世纪末。全书共有609条,分正编26卷、补编3卷和续编1卷,共30卷。其内容既有自然科学技术
字典为什么没有“囍”字
作者:王晨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析字修辞  字典  王安石  字词典  用字  北宋  大门  修辞格式  题名  汉字 
描述:人们结婚办喜事,大都喜欢在庭院门墙上贴大红“囍”字。但为什么字典没这个字呢?这个字在北宋才出现。相传王安石在结婚的那天,又得到金榜题名的喜报。他喜上加喜,宴席间便挥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
中国古代刑法的不为罪论要
作者:水寿  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当防卫  中国古代刑法  紧急避险  防卫过当  《唐律》  防卫行为  《春秋公羊传》  《周礼》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排除违法性行为 
描述:中国古代刑法的不为罪论要水寿在近现代各国刑法规定和刑法理论上,一般都有关于某些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被视为犯罪,当然也不必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和理论。但在具体名称上,各国则不尽相同,既使同一国家
书院教育的德育初探
作者:林清才  来源:上海高教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白鹿洞书院  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方法  “理”  道德修养方法  岳麓书院  陆九渊  德育过程  原则和方法 
描述:书院教育的德育初探广州师范学院林清才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自生迄废,历时千余载。它的教学目的与一般学校不同,重点不在传授知识应付科举,而在培养高尚人格,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书院向来都由
谈《红楼梦》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描述:的画面,深化作品的诗情画意上,汲取了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技巧和优点,而又始终和人物的感情、心理相联系,同人物的性格、命运相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响和行动结合,增加场面描写的生动性 第九回中的茗烟闹书房就是一段行声并重,热闹非凡的妙文。作者描写众顽童在书房里“开战”,用了“抓”
试析《牡丹亭》的杜丽娘
作者:张再菊  来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牡丹亭  个性解放  妇女形象  程朱理学  理想爱情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  青年女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 
描述: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并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作的不屈斗争。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女性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
财政政策在中国历代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叶振鹏 黄文模 隆武华  来源:财经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改革  “重农抑商”  专卖政策  富商大贾  桑弘羊  财政信用  中国历代  王安石  抑兼并 
描述:财政政策在中国历代改革的地位与作用叶振鹏,黄文模,隆武华中国古代社会,上下五千年,改革史不绝书,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繁荣的强大动力。其中比较重大的改革运动有:春秋末年齐国的管仲改革、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