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28)
学位论文(526)
图书(118)
报纸(97)
会议论文(5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85)
地方文献 (124)
地方风物 (123)
非遗保护 (38)
宗教集要 (26)
才乡教育 (17)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2(147)
2011(145)
2010(131)
2009(120)
2008(102)
2007(101)
2005(76)
2001(43)
2000(32)
按来源分组
其它(624)
人民音乐出版社(8)
抚州师专学报(8)
外语与外语教学(3)
天津人民出版社(2)
齐鲁书社(2)
新疆人民出版社(1)
晋中学院学报(1)
巴蜀书社(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
作者:周筱赟 陈志广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易  王安石  官营经济  贷款 
描述:挥作用,反而加剧了官吏的舞弊。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吴炳清免职的通知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福建省  人民政府  吴炳  林业  免职  通知  副厅长  职务  决定  研究 
描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吴炳清免职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吴炳清等任职的通知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福建省  人民政府  吴炳  政治部主任  试用期  任命  副主任  研究  通知 
描述: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经研究决定:任命吴炳清、隋军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命郑默人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治部主任(试用期一年)。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再评价
作者:傅允生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免役  制度缺陷  制度创新 
描述:,体现了赋役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其积极作用与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王安石變與詩歌之糾葛
作者:郭秋顯  来源:立德學報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詩  王安石詩  明妃曲  青苗法  新舊黨爭 
描述:聚歛太急,集眾怨而蒙惡名哉!新法不成雖北宋之不幸,亦荊公之大不幸,致其文學遭污名化,實文學史上特殊之現象。 夫宋人好朋黨伐異而意氣坰深,此新政之所以不成也。安石新法之不成,晚年退居鍾山,從絢爛歸於平淡,詩所以老成;宋人評荊公定林後詩,精深華妙,非少作之比,因有荊公詩暮年方妙之說。 本文從熙寧新法之厲行,釀成新舊黨爭,進而形成文學批評黨爭化著眼,審視安石身後,其文學創造遭持不同政見者的否定,尤其後人以某些偏見或觀點,批判安石詩歌壞人心術、以文濟姦,成亂天下之罪證。此心態乃惡王安石新政,任意貶毀其詩歌價值,以泛政治化論文學之偏見也。
虞集研究论稿
作者:姬沈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虞集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集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
曾巩研究
作者:李俊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散文  诗歌  宋代文学  曾巩 
描述:曾巩研究 本文拟对曾巩作一较为全面的研究,首先就其政治思想以及史学思想展开论述,以求对其有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也为之后的文学分析确立丰富的研究背景。在文学创作方面,本文分别探讨了曾巩在散文与诗歌
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作者:刘文波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伦理思想  实践 
描述: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小农经济构成了某种威胁,因此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某种变革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北宋政府优遇文人,也使得士大夫们的社会思想获得了一种比较自由的讨论空间;王安石又是“熙宁变法”的主导者,有宋一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他的思想的冲击就更加强烈。作为一个重要但被人们忽视的个案,王安石的伦理思想及其践履对于透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乃至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王安石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首先,王安石主张“性不可以言善恶”,这是对历史上孟子、荀子、董仲舒、杨雄等人关于人性理论的一种反动,而直接上承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观念。实际上,王安石借鉴了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将法家的“自利”思想与孔子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不善不恶、可善可恶的人性自为理论。这在中国伦理学史上是较鲜明的一种观点。其次,王安石将《尚书》中的“五事”看成是人生中的基本行为,提出了“五事成性”的思想,即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形成和展现人的本性。这种“天生人成”的观点同样构成了王安石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最后,王安石重新提起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的“以义制利”观点,但王安石并非是对前人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将这种思想观点落实到了他所实行的各种社会政策中。这是前人除董仲舒之外所做不到的。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成就是与“熙宁变法”分不开的,他在实行变法的过程中,将他的伦理思想融入到了每一项社会政策之中。
包恢诗论研究
作者:郭瑞芳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境  理学  道家思想  张力  超越性 
描述:诗人修养论得以发展。包恢继承了前人“有感 而发”的创作发生论,并补充了“代天立言”式的创作缘起。在两种 创作缘起的论述过程中,表现了对诗歌形式之美与情感之真的双重关 注。此外,他突破传统的“养气论”,从“理”、“志”、“真”、“自作 主宰”四个方面全方位讨论了诗人的修养问题,为诗人提高人生境界 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 包恢诗论以其全面性和深刻性为中国诗论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 诗论从头到尾都贯穿着理学思想背景,其中,创作论部也明显流露出 道家思想的痕迹。因此,包恢诗论为中国诗论做出的贡献间接反映了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特别是理学思想对中国诗论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时,包恢诗论与严羽、元好问诗论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一 方面流露出理学的共同影响,一方面展示了当时的诗学发展趋势,即: 在意境的营造问题上,宋代诗论的关注重心由如何实现诗之工巧转向 如何使诗由工入妙。 总的来说,包恢诗论对于反思理学思想对中国文论的意义,确立 本土文化在意境论诞生中的地位以及理解宋代诗学的发展趋势都有 积极的意义。
王安石《易》学研究
作者:杨倩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易》学  《易解》  《荆公易解钩沉》 
描述:》同时流传。大致到清朝乾隆年间,王安石《易解》佚失。笔者钩沉辑佚,辑得265条散见于各书的《易解》佚文,汇编为《荆公易解钩沉》。尽管这些佚文大约仅相当于《易解》原书十分之一的数量,但却是研究王安石《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