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赤通高速公路撒力巴至下洼段张达沟大桥空心薄壁墩混凝土施工温
作者:王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薄壁墩  防裂  研究  配合比 
描述:桥梁薄壁墩是桥梁的重要结构,也是裂缝容易发生和发展的部位,对该部分结构加强质量控制十分必要,在采取有效温控措施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薄壁墩混凝土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交锋
作者:青子衿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朱熹  陆九渊  思想学术  基本框架  理学家  儒学  主要特色  儒家道统  周敦颐 
描述:谈性命。在这方面,唐代的韩愈、李翱为之首开先声。入宋以后,虽有"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但实际承接韩愈、李翱道学的乃是周敦颐、张
陆九渊、陈亮何以无辩?
作者:赵荣华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陈亮  朱熹  思想交锋  天理人欲  影响深远  理学  孟子  吕祖谦  气象 
描述:,在讲学上又并非那种与人无争的风格;最关键的是两人的思想的确有着本质的差异,可以说,这些都是学术论辩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诚然,辩与不辩尚取决于其它诸多因素,如外在的机缘等,但我们在这些已知条件上反思"陆、陈何
《牡丹亭》副词研究
作者:王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副词  语法功能特征  语义含义 
描述:,力求做到资料详实,理论充足,对书中的副词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一、比较各位学者对副词的定义、分类等问题的探讨,结合《牡丹亭》中副词的实际情况,对副词进行了从语法、语用、语义三方
陈轼研究
作者:张小琴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陈轼  《道山堂集》  《续牡丹亭传奇》 
描述:轼及其著述的认识与了解。首先,对陈轼家世渊源、生平思想及其交游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研究陈轼著述奠定基础;其次,通过解读陈轼的著作,分析其思想内容与创作风格,客观评价其创作成就。
《牡丹亭》介词研究
作者:李惠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介词  分布  句法  语用 
描述:相结合,对《牡丹亭》中的介词一一作具体、系统的分析,同时将介词的语义、句法、语用功能也作了一定的研究。本文共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方法、语料说明等。第二章
《牡丹亭》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潘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学  文化 
描述:、精神民俗等方面,对《牡丹亭》中的诸多纷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和探讨,发掘其间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通过挖掘作品中的民俗事象,论述这些民俗事象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分析对作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其文学价值。
周代聘礼研究
作者:张亮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周  春秋  战国  聘礼  《仪礼》  《周礼》 
描述:,行人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行人多由卿大夫充任,主要职掌出使诸侯、接待来使、应对宾客等外交事务,其外交活动的成败往往关系国家之安危,因此行人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及职业素养。第四章,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聘礼
汤显祖尺牍研究
作者:王莉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尺牍  情感  章法  语言 
描述:象——汤显祖尺牍,在汤显祖尺牍的研究综述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起、汤显祖尺牍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正文第一章,尝试探讨汤显祖散文观的具体内涵、形成原因,指出汤显祖尺牍是对其散文观
曾公亮研究
作者:赵积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  曾公亮  王安石变法  《武经总要》 
描述:。 因此,曾公亮不是一个“遇事依违两可”、“老成持重”的官僚典型,而是是北宋中叶一位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应该充分肯定曾公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所起的进步作用。同时,通过对曾公亮的研究,对于窥见北宋中后期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