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
按年份分组
2008
(3)
2007
(2)
2006
(1)
1999
(3)
1997
(2)
1996
(3)
1995
(3)
1984
(2)
1982
(1)
1980
(2)
按来源分组
语文知识
(3)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咬文嚼字
(2)
山东审计
(1)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
东岳论丛
(1)
中国文化
(1)
高中生
(1)
法音
(1)
诗刊
(1)
相关搜索词
古汉语语法
中国
《南方周末》
史学研究方法
第三人称代词
现代汉语
疑问代词
军事经济
姜氏
刘辰翁
天志
孔颖达
义疏
大学学报
古今字
复音化
处理办法
后一分句
医生
喻词
写作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夹叙夹议
专项训练
《破阵子》
四库全书
名词谓语句
天鹅
可译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现代汉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36
条
医学古文常用虚词解说(连载之八)
作者:
张远
来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译作
现代汉语
动词
疑问代词
医学
谓语
介词
司马迁
宾语
徐春甫
描述:
~~
“廉”考
作者:
康德彬
来源:
山东审计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廉”
军事经济
《说文解字》
现代汉语
建筑物
治国思想
伦理道德
为官从政
道德修养
《周礼》
描述:
「廉」考⊙康德彬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廉」就是一种极受褒扬的道德修养。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就将「廉」奉为国家的「四维」之一,即立国的四大纲要;北宋苏辙以为「唯廉可以服殊俗」,即「廉」能使异族风俗顺服认同;明朝王文禄更将「廉」视...
小议古汉语中的“动宾介宾”结构
作者:
赵国林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古汉语
答司马谏议书
介宾结构
文言文
动宾
小议
左传
王安石
姜氏
描述:
文言文中,有一种已经被
现代汉语
淘汰的结构——动宾介宾结构。例如(一)以授之于有司。(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诗词曲词语杂释
作者:
林昭德
来源:
中国语文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曲
梅尧臣
辛弃疾
词语
现代汉语
无名氏
韩元吉
用法
刘辰翁
汤显祖
描述:
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聚敛”为多义词例说
作者:
钱剑夫
来源:
语文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多义词
古代汉语
论语
现代汉语
两个问题
剥削
季氏
天志
周礼
义项
描述:
集。引《墨子·天志中》及《周礼·天官·太宰》;(二)搜刮财货。引《论语·先进》及《礼·大学》(二五三三页)。这就发生两个问题:(一)《论语》里的“聚敛”是泛指“剥削;搜刮”或“搜刮财物”吗?(二)“聚敛”只是一个单义词或是仅有两个义吗?浅见所及,回答都是否定的。
“牺牲”的文化来源
作者:
雷汉卿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来源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孔颖达
词义引申
上古汉语
礼记·檀弓
孔安国传
烹调加工
《周礼
描述:
“牺牲”的文化来源雷汉卿在
现代汉语
中,“牺牲”的意思是“舍弃”,又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然而在古代汉语中,其含义却和现在大不相同。在上古汉语中,“牺牲”有析言、统言之别。析言之,古人将用于祭祀
“上下文”的出处
作者:
子朗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诸侯国
现代汉语
《周礼
义疏
联系上下文
常用语
文字
行人
难理解
描述:
“上下文”的出处
出版物勿用异体字
作者:
王英志
来源:
大学出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物
体字
大学学报
王英志
现代汉语
古籍整理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学报编辑部
作者工作单位
描述:
出版物勿用异体字王英志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能写出“回”的多种字体,向孩子们炫耀。通行体“回”的其他几种字体如“”、“”等就是异体字,《辞海》称之为“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但异体字是广大读者阅读中的“拦路虎”。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曾批评延安有人写...
“诉讼”考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诉讼
现代汉语
讼师
小白菜
第三者
古今字
《周礼
专科学校
纠纷
《毛诗》
描述:
“诉讼”考说“诉讼”是指人们相互争执、诉诸法律,以求取得秉公评断的一种司法行为。在原始社会,并不存在“诉讼”,那时候人们“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尉缭子·治平》),甚至“与麋鹿共处而无相害之心”(《在子·盗跖》),因此都和睦平等相处,没有利...
“当”非“当子”、“档子”辨
作者:
王荣声
王玉声
来源:
档案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现代汉语
二十五史
古代文书
《档案学研究》
《周礼正义》
《经传释词》
《万有文库》
文化交流
复音化
描述:
“当”非“当子”、“档子”辨王荣声王玉声侯传学在1994年第4期《档案学研究》《档案名义考析》一文中,根据《周礼》郑注:“贰之者,写副当以授六官”的记载,释“当”为我国古代对文书的通称,并认为:“称正副本为‘当’是取‘当’的对偶义。称文书为‘当’不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