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片面性 形象 起伏 王安石变法 哲理诗 为人处事 写出 苏轼 陌生人
-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齐安驿
-
作者:王安石 来源:小学生天地(中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齐安驿》 王安石 诗歌 课外读物
-
描述: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熏。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
客家美食二题
-
作者:赖晨 来源:四川烹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猪血 客家话 客家人 豆腐 王安石 鱼脯 鱿鱼 鱼羹 可食用 搅拌
-
描述:中,然后再添盐巴和水,搅拌至起泡,等猪血凝固后,切成豆腐块大小,倒入已添水的铁锅煮,边煮边用光滑的瓠勺在猪血表面轻拍,使猪血在锅内若浮鱼般轻轻浮动。煮熟后,再将
-
《王安石是个慈父》点示阅读
-
作者:赵新民 来源: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点示阅读 儒家伦理 改革家 政治
-
描述:王安石在政治上是深具魄力的改革家,不顾艰难推行新政,在家庭中则是少见的慈父。不但挚爱儿子,也深爱女儿。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这种深挚的爱并非仅是对儒家伦理的遵循,而是植根于其天性。
-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
-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
-
庆历兴学三题
-
作者:陈文龙 来源:珞珈史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兴学 “文吏—儒生” 贡举 铨选 王安石新学
-
描述:因之一。
-
2011年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
-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训练 古诗文 中考 注释 出题 表达作用 枫叶 特点 拟声词 王安石
-
描述:江陵愁望有寄(唐)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3.诗歌首句以"千""万"这些数字来写枫叶,有什么表达作用?4.后两句诗以流水作比喻,表现了什么?
-
《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比较阅读
-
作者:金雅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赤壁 苏轼 游记文学 山川风物 议论文 叙议结合 描写 文章
-
描述: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视为富有理趣的游记文学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描写重点不在山川风物上,而是借题发挥,因事说理;又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具体记叙来阐发道理。所以两文都是从眼前环境中取材,叙议结合;但在具
-
曾巩《邪正辨》阅读训练
-
作者:王朝辉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邪正辨》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训练
-
描述: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犹日无乃其迹然欤?必也本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邪人亦然。必本其情者为之.迹未可以必信也。
-
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鸣之:做独立阅读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