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宋朝的礼乐教化
作者:朱瑞熙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朝  知天命  家族  统治者  朱熹  宋史  天人合一  宋神宗  族表 
描述:宋朝统治阶级通过礼乐教化来加强对本阶级各群体的约束,同时加强对其他各阶级的控制。一、提倡天命论宋朝统治阶级提倡天命论,以此作为一种统治阶级自我约束以及控制被统治阶级的理论。
谈《周礼》中的财税文化
作者:孙文学 王振宇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财税文化  政教  教化 
描述:彻节约原则、贯彻社会保障政策和保持生态平衡等,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作者:李哲贤  来源:鹅湖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内圣  外王  经世济民  王道  霸道 
描述:论李觏之功利思想
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周小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道  王道  霸道  霸道     
描述: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 ,提出言利求欲 ,只要符合“礼”的规定 ,是利于人生 ,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 ,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 ,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
论李觏的治国构想
作者:饶国宾 陈大勇 饶国顺  来源: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财用  财用  教化  教化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礼刑并用  礼刑并用 
描述:“治国之实 ,本于财用”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前提 ;“守国之度 ,必重教化”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国 ,礼刑并用 ,这是李觏治国构想的核心。以此为切入点 ,对李觏的治国构想加以系统
浅论虞集的文学思想
作者:谢皓烨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虞集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文运随时  文运随时  教化  教化 
描述:学的时代性和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论汤显祖的“言情说”
作者:郭志斌  来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言情说  言情说  至情  至情  教化  教化 
描述:汤显祖的言情说内涵丰富,作者推崇情感的极致状态——至情,并以情而反理,以梦而释情。在论及戏曲言情的作用时,他又归之于传统的教化作用上,这就从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地位。
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研究
作者:魏娇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教化  启示 
描述:儒、道、佛三家学说,注重对人民实行社会教化。他提出了一些深刻、独到的见解,也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王安石的社会教化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主要是相关概念的界定
借老人之言,揭“变法”之弊:读苏轼《唐村老人言》
作者:徐康  来源:晚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老人  青苗法  人言  贫富不均  宰相  王道  晚年  老庄 
描述:民的措施真的于官有益么?"问话中涉及的青苗钱,即宰相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创设的"青苗法"所收之利钱.按王氏"青苗法",当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一般是正月间放贷,夏天(六、七月)连本带息收回;五月间放贷,秋收后连本带息收回.利息以二分计,民间称为"青苗钱"(详见《宋史·食货志四》).
王安石社会教化理论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刘文瑞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  理论建构  理论建构  现代启示  现代启示 
描述:作者认为,王安石的社会教化思想始终紧紧围绕如何向受教者灌输社会道德规范,怎样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这一基本问题,在社会教化的物质基础、外在环境、制约因素等方面形成了“以财养之”、“以道扰之”、“以势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