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中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不同意见  王安石  司马光  制科  入仕 
描述: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
古代诗词的多角度解读(四)
作者:吴铮  来源:中学生语数外: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诗词  解读  动词活用  “诗眼”  《泊船瓜洲》  画龙点睛  生动形象  王安石 
描述:。例如王安石的诗《泊船瓜洲》
以意逆志见知音:王安石《孟子》解读
作者:杨思贤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知音  韩愈  孔子  周公  名作赏析  文心雕龙  孟轲  儒家 
描述:佛门传法体系,创造性地叙述了儒家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解读
作者:焦贻之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宋词  解读 
描述:晏殊的词风圆融含蓄,但其中的《山亭柳·赠歌者》一词风格激越,与众不同。通过对这首词的解读,我们能够品味到晏殊在其繁华人生背后的理性思索和词中尊重生命意识下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浅析苏轼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韩雪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态度  苏轼  寄情山水  乌台诗案  王安石  司马光  实际效果  不同意见  中进士  用世 
描述:在心上,依旧热爱生活。 一、寄情山水,力求超越 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苏轼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黄州,坎坷的经历,艰难的处境,让他在“幽人独往来”的日子里,感到苦闷和矛盾。但当这种消极避世的念头在面对
苏轼: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作者:冯渊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东坡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兼济天下  欧阳修  林语堂  宋仁宗  苏洵  司马光 
描述:并称苏辛;书法位列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轼的治水地图
作者:任红  来源:中国三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林语堂  王安石  西湖  范仲淹  地图  苏东坡  徐州  疏浚 
描述: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的人"。此外,他还是个治水者。林语堂戏说苏轼大概是天生的火命,为官的时日,不是在治水,便是在抗旱
苏轼的秘书能力
作者:王晓红  来源:秘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文学艺术  政治家  王安石  散文  公文写作  分析能力  现代秘书  司马光  文学家 
描述:过去人们主要把苏轼看作一位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一位在诗、词、散文、歌、赋、书、画等方面均有造诣的人才。在惠光启先生提出"苏轼不仅是文学艺术泰斗,还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政治家"后,人们逐渐取得了新的共识
解读“香”重构《浣溪沙》的主题
作者:陈兴友  来源:当代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香”  重构  解读  夕阳  晏殊 
描述:,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哀愁。同时描写落花归燕,抒发春归人去的惆怅。参考书及教师们的解读,我认为忽略了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所以除了上面解读具有的情感外,我认为还有另一层
解读秦观诗歌:以佛禅诗歌为例
作者:田泳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观诗  诗歌语言  诗歌创作  佛禅  王安石  佛教  不同角度  苏轼  淮海  诗与禅 
描述:歌语言柔美、善于抒情的特质。从总体观照的层面看,秦观诗歌确实有别于"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典型宋诗风格。但从秦观各个时期具体的诗歌创作来考证,结论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