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的爱情模式及对后世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
作者:胡叶妮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模式 爱情模式 才子佳人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影响 影响
-
描述:明清文人传奇的代表作《牡丹亭》的爱情模式符合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但其中的人鬼交替、生死还魂还是对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尤其是在主题“至情”思想的延续上都对
-
张力无限的追寻--浅谈蔡楠小小说的主题
-
作者:孙新运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蔡楠 小小说 白洋淀
-
描述:与失落,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在他的作品中更有对人性异化的揭示,其中包括对自我的裂变的揭示,对人性的拷问。蔡楠作品在主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进行了不懈的追寻,充满无限的张力。
-
解读《牡丹亭》中女性主体的觉醒意识
-
作者:胡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觉醒意识 女主人公 爱情 女性形象 梦境 大家闺秀 性格 人性解放
-
描述:价。《牡丹亭》虽然以文词典丽著称,但是文中杜丽娘
-
质本洁来还洁去:浅说林黛玉其人
-
作者:冯力文 来源:湖南教育(中)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绛珠仙草 贾宝玉 贾府 爱情 薛宝钗 封建社会 叛逆性格 牡丹亭
-
描述:便先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然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作者是这样描写宝玉眼中、心中的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
爱之初体验
-
作者:江岸 来源:小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贾宝玉 心理体验 人生体验 感情 知音 精神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
-
描述: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
-
侯庆 用绘画唱出青春的恋曲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时尚北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 中国元素 绘画 艺术家 创作 老师 古今 昆曲 琵琶
-
描述:年纪爱情的感触都是相通的, 在此,跟随侯庆老师的《牡丹亭》,穿越古今,共赏青春的恋曲。
-
一枝梅花香千年
-
作者:谢汝平 来源:林业与生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政治家 墙角 爱情 积雪 章法 累积 含糊 历史
-
描述:累积于心中,只是那番为国为民的情怀,就像这从不掩饰的花香,穿破陈腐的历史,历久弥香.
-
论中国古典爱情戏曲中花园的艺术功能:以《墙头马上》、《西厢
-
作者:包琳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爱情戏 花园 艺术功能
-
描述:爱情戏中的艺术功能。
-
论古代爱情戏中丫环的作用: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例
-
作者:邓雯超 来源:时代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戏 丫环 古装戏
-
描述:中国古代爱情戏中,丫环虽然是配角,但是一个个淳朴自然、率性天真,在她们身上寄托了文人的道德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 自然人性的向往之情;就谋篇布局来说,丫环的所作所为对作品结构的发展以及大团圆结局
-
王益公安分局积极开展学习李秋莲主题实践活动
-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题实践活动 公安工作 王益 学习 人民群众 矛盾纠纷 安全防范 铜川市
-
描述:民群众宣传各类安全防范小常识,真正做好社区“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