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4)
报纸(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2(6)
2010(3)
2006(5)
2002(2)
1997(7)
1995(6)
1984(2)
1983(2)
1944(1)
按来源分组
传记文学(1)
读书杂志(1)
政治生活(1)
龙岩师专学报(1)
语文知识(1)
北京青年报(1)
考试(高考文科版)(1)
语文天地(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科学养生(1)
诗歌情感漫谈
作者:刘福智 张青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感情  情感  红楼梦  传统诗词  十三辙  进入角色  牡丹亭  发散  曹雪芹 
描述:感的运载和发散,以提高诗歌抒情的质量。
漫谈《牡丹亭》的几个情节
作者:郑艳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节  情节  改名  改名  梦幻  梦幻  吊打  吊打  拒认  拒认  相认  相认 
描述:与前代戏剧相比,《牡丹亭》十分重视情节的设置和安排,如改名、梦幻、吊打、拒认-相认等。虽然这些情节在总体上并未突破传统,但却在细节上积极创造,从而使那些处于模糊、过渡状态的情节呈现出更加具体和丰富的表现,而作品对人性、家庭与社会的思考,也因为有了这样跌宕起伏的情节,才显示出更有意义的内涵。
古代文学家别称漫谈
作者:景遐东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学  陶渊明  别称  欧阳修  杜甫  《说文解字》  李商隐  孟浩然  王安石  郡望 
描述:古代文学家别称漫谈
漫谈“诗眼”和“词眼”
作者:陈志明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形容词  动词  五言诗  七言诗  王安石  采采  薄言  锻炼  完全句 
描述: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眼,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微云、河汉、疏雨、梧桐,何等寻常的景物,而孟浩然炼就
漫谈《绿》的艺术手法
作者:曹增渝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自清  梅雨  散文  秦淮河  生命力  色彩  王安石  荷塘月色  艺术手法  文章 
描述:么容易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这样爱读朱自清的《绿》这篇精致玲珑的散文。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名篇
桃木崇拜漫谈
作者:彭印川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御览》  《荆楚岁时记》  辟邪  桃符  李时珍《本草纲目》  伏邪  襄公二十九年  《左传》  王安石  楚康王 
描述:人梗著门户以厌邪,此仙木也”,同卷又引《梦书》说“桃为守御,辟不祥。”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从“五味”的角度解释桃木辟邪,“桃木辛气恶,故能厌伏邪气,今入门上用桃符辟邪以此也。”
漫谈读《论语》
作者:刘懋畴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鲁论》  《齐论》  圣人  《孟子》  《礼记》  思想史  子路  研究与批评 
描述:仅凭记忆而写出之故,或因书简断线错乱所致。我们知道,西汉时代的书,既不是“纸”,也不是“帛”,而是刻在竹简上的,大部的书就用一条线串接起来,若是线断了,书简就难免错串。《论语》的传本,在汉代有《齐论》、《古论》、《鲁论》的不同,前二种早已亡佚,现在流行的是《鲁论》。全书共20篇486章。内容包含甚广,涉及
漫谈我国古代的地图
作者:徐审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图  我国古代  制图六体  《华夷图》  《禹迹图》  计里画方  朱思本  地图模型  石刻图  铸鼎象物 
描述:《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 1972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一幅是地形图,一幅是驻军图,一幅是城邑图。我们从墓的下葬时间断定,这是西汉初年绘制的,距今至少有2100多年。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地图,其精密程度已接
对偶研究史漫谈
作者:孙建友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对偶  研究史  对偶式  当句对  墨子  律诗  齐梁  现代汉语修辞学  叠韵  艾南英 
描述:角度看,这种“比辞而俱行”的方式可以包含对照、对偶等含义。这些手法,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就已常见。如《周易·系辞传》:“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段解释自然现象的文字骈散交错,意趣天成。墨子关于“侔”的定义,就是对这类修辞现象的概括,虽然这种概括还是很笼统的,但是早在先秦时期的奠基之功是不应磨灭的。
作文修改漫谈
作者:张晓清 杨冬宏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文修改  写作能力  优秀作品  唐代诗人  文章  “推”  王安石 
描述:作文修改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