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移民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
-
作者:暂无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流失 海外移民 负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球政治 专业人才 中国大陆 教育成本
-
描述: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第一段]
-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
-
作者:陶子 来源:文化纵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 访谈录 访谈录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主流社会 主流社会 文化圈 文化圈 海外 海外 同一 同一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如同一个传奇。从2004年在台北首演到2011年底在国家大剧院完成200场演出,七年间青春版《牡丹亭》走过中国许多地方,也走入海外主流社会与文化圈。其所到之处,既有国家的剧院、海外
-
旅游与哲理
-
作者:吴胜明 来源:地球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理 王安石 古代文人 旅游者 苏轼 石钟山 褒禅山 庐山 瀑布 启发
-
描述:旅游通俗地讲就是游山玩水。人们往往在游山玩水之后,得到不少的启发,发出无数的感慨,甚至恍然大悟,悟出不少的哲理。我想这就是人们何以对旅游感兴趣众多原因中的一个吧!我国不少旅游者,尤其是古代文人在这
-
近看白先勇
-
作者:景秀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中国艺术 小说 演出 总策划 杭州 海外 华语 作家
-
描述:读过白先勇的小说,他精湛的
-
度与宁、原、烈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
描述: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才能学识)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田知也广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以……为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查究),乃先盗牛者也。
-
黄鹤楼下“鹅”字刻石作者考
-
作者:孙启康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镇国 黄鹤楼 十三年 县志 汉军 同治 作者问题 地方报纸 康熙 旅游
-
描述:去年,偶然在某旅游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武汉黄鹤楼下“鹅”字刻石的文章——《黄鹤楼下一笔“鹅”》,不久又在一份地方报纸上读到一篇《黄鹤楼下“鹅”字碑》,这两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鹅”字碑的作者
-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张铭副主任特别指出:颁布实施《山西省促进旅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旅游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省人大常委会 产业发展 山西省 旅游 颁布实施 副主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地方性法规 经济结构调整
-
描述:游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第一段]
-
“给力”的屯溪老街“木棰酥”
-
作者:张帮俊 来源:农产品加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屯溪老街 文化特色 徽州 步行商业街 清明上河图 明代戏剧 汤显祖 建筑风格 旅游 现场制作
-
描述:"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意思是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想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而屯溪老街更是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旅游佳处,这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
陈黎静的简与奢
-
作者:胡品福 来源:中国药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执业药师 上海市 青年文明号 股份有限公司 王烈 服务明星 经理助理 个人档案 城隍庙 旅游
-
描述: 生活·"简"爱自己 陈黎静生活的简朴在老城隍庙童涵春堂国药店是出了名的. 自从第一天工作上班开始,她的午餐基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便当,即便偶尔没带,午餐也绝不会超出她自己定下的十元上限. 她作为一名女性,其实也爱美、爱打扮,但是她几乎没有一件名牌衣服,商场打折促销时"淘"字经被她运用得纯熟无比.
-
青春版《牡丹亭》热演海外的思索
-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社会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昆曲艺术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2001年5月18日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昆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