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
-
作者:王云鹤 来源:人民邮电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12月13日,武汉市正式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发布首批云计算示范项目,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申报的“中国电信武汉云中心”等16个项目为“武汉市黄鹤白云计划第一批云计算示范项目”。
武汉副市长
-
王安石:一意孤行,过于自信许倬云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电网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没有朋友,没有人规劝,后果就是没办法找到真正肯替国家、替他做事情的有用的部下。领袖太强,手下一定不太强。最好是自己很强,但要谦虚一点,承认别人的长处。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嘉祐三年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未获采纳。
-
阿云案与北宋慎刑重刑之争
-
作者:黄开军 来源:无线音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阿云案 慎刑重刑之争 罪疑惟轻 王安石 司马光
-
描述:与慎刑主义矛盾冲突的一个缩影,而从法律、天理、人情诸方面考虑,真理无疑都在慎刑派手中.
-
武汉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
-
作者:暂无 来源:世界电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汉市 计算 鹤 示范项目 中国电信 虚拟技术
-
描述:近日,武汉市正式启动云计算“黄鹤白云”计划.发布首批云计算示范项目,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申报的“中国电信武汉云中心”等16个项目为“武汉市黄鹤白云计划第一批云计算示范项目”。武汉将在云计算领域发力
-
相山公园环境优美 海宫学校小记者 黄冬青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8月15日上午,海宫学校小记者来到相山公园,参加了“小记者文明劝导员走进相山公园”活动。
8时左右,我们步行至相山公园东门处,老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每人发了一只纸质环保袋。
走进相山公园
-
楼市“降价赔偿权”与无赖何异邓海建
-
作者:暂无 来源:镇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降价了,索赔去?这个问题或将成为新一轮房价下行后的群体纠结。无论在上海北京,抑或广州深圳;无论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房价下调,还是今年宏调信号放大下的楼市惨淡——如何平衡降价后的市场躁动,都将
-
海南选手虞海莲/王英銮夺金
-
作者:暂无 来源:海口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全国残运会乒乓球赛
海南选手虞海莲/王英銮夺金
本报10月12日讯(记者许亮)今日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传来喜讯,海南选手虞海莲/王英銮在女子团体
-
委员张意海、王英梅:公休日可以不限号
-
作者:暂无 来源:新文化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长春市政协委员张意海、王英梅建议,应该完善长春市的限号通行措施。长春市的人民大街、自由大路、吉林大路自实行限号通行以来,缓解了交通压力,对交通分流及交通顺畅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仍然
-
海野一隆遗作《地图文化史上的广舆图》
-
作者:王妙发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史 舆图 地图学史 中国地图 朱思本 博士论文 东洋文库 日本 博士学位 版本
-
描述:一地图史研究大家海野一隆(1921—2006)的遗作《地图文化史上的广舆图》,在作者谢世四年后的2010年3月,作为(日本)《东洋文库论丛第七十三》出版了。从英文书名看,似乎应该译为《中国地图文化
-
云间月澄:杨慈湖哲学思想研究
-
作者:隋金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慈湖 “‘一’ ‘心’ ‘觉’” 陆九渊 阳明学
-
描述:之主要哲学概念构成的…一’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杨慈湖思想中诸如“不起意”、“心之精神是谓圣”等理论问题,都可以由这个动态结构得到说明。杨慈湖自幼成长在儒者家庭,乃父杨庭显之“心本清明”、“十百千万,皆本于一”的思想对他影响深刻。在以往的研究中,杨慈湖的思想因他本人与陆象山的师生关系而被认为是“以心为本”的心学。实际上,杨慈湖对心学史上重要人物孟子和陆九渊的思想并非是单纯地继承,他对孟子之思除了“性本善”的观点而外不乏批评之辞;象山答杨慈湖的“本心之问”对杨慈湖思想的发展过程来说,其功用在于确证而不在于启发。并且,慈湖对“心”之本质状态与其发用功能的阐释也远胜过其师陆象山。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心学”范畴来解读杨慈湖的思想并不能够完整而清晰地说明杨慈湖思想的整体面貌。在慈湖的话语系统中,他几乎不在单一的意义上论述“心”概念,而是将之与“一”和“觉”等概念一起使用来阐明其思考。概而言之,慈湖的思想主要呈现为一个“‘‘觉…’的动态结构,慈湖在这一结构之中阐释“心”清明无体,澄然无际的特性;世界之本相从根本处而言,就是作为存在者整体的“一”;而对世间万物之“一”状态的洞达,便是己“心”之“觉”。整全性的“一”只有在主体之“心”深入其中并且“觉”了以后,才会向我们展示出其各个方面的意义,已“心”之思也因此才获得思考前提和思想成果,此为杨慈湖思想“‘一’—‘心’一‘觉’”的动态结构之梗概内容。通过阅读杨慈湖的著作我们还发现,杨慈湖本人对佛禅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道家思想和道教科仪规范却较为熟悉。慈湖思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曾一度淹没,到了明代,伴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因阳明学学者自身解释阳明思想的需要,慈湖之学被重新诠释,慈湖思想也因此获得重登中国思想史舞台的机会,慈湖思想与阳明学之间的关联,应该成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被重新予以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