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汤显祖招魂--从昆曲影片《牡丹亭》说起
-
作者:陈垦 来源:大众电影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我为汤显祖招魂--从昆曲影片《牡丹亭》说起
-
高情传唱牡丹亭,纵使西厢亦减价
-
作者:黄幼珍 来源:社会科学(兰州)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减价 汤显祖 “隐” 归隐
-
描述:地同时映照在《牡丹亭》之上?更直切地说,汤显祖为何自谓高情?为何有此高情?何谓高情?高情何在?本文不鄙浅陋,见诸同好。
-
首都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
-
作者:暂无 来源:剧本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北方昆剧 戏剧家 文化部 文艺界 国剧 观众 原著精神 首都 江西省
-
描述: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者普遍认为,近年来研究汤显祖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还魂记》研究
-
“临川四梦”的教益
-
作者:黄文锡 来源:剧本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性 唯物主义 主体意识 异化 认识价值 临川四梦 唯心主义 汤显祖 牡丹亭 哲学思想
-
描述:黄文锡在他的文章《“临川四梦”的教益》中代编者就此做了答,此不赘言。现在不少人以为“里程碑”之说用滥,那么恕我们暂且把汤显祖视为个里程碑,试请读者同我们一起度一度:这三百七十年来,我们戏曲创作从灵魂
-
我国古代剧作家趣事
-
作者:许宗绳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剧作家 中华民族 文艺史 元代戏剧 文化传统 汤显祖 现实主义 琵琶 牡丹亭
-
描述: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光辉灿烂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我国的文艺史上,更有过许多巨魁泰斗,出现了众多戏剧大师巨匠。他们富有卓越的智慧才能,更有那种呕心沥血献身事业的精神。这些先辈的不少传世之作,数百年
-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有感于汪世瑜的《拾画、叫画》
-
作者:张允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柳梦梅 舞台 汤显祖 观众 女同学 牡丹亭 二十年 大学生 斑白
-
描述:怎样的。
-
评吴炳的《情邮说》
-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炳 临川派 情至 戏剧理论 文学作品 艺术主张 研究分析 文学史 牡丹亭
-
描述:的理论遗产。透过《情邮说》,我们可以了解吴炳的艺术主张,发现“情邮说”与汤显祖“情至”观念的继承关系,找到衡量吴作思想意义的标尺。
-
《周礼》乡遂组织探源
-
作者:史建群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域组织 左传 春秋时期 卿大夫 杜预注 个体家庭 家族公社 军令 遂人 郑玄注
-
描述:它只不过是《周礼》的作者把西周、春秋、战国诸不同阶段的一些制度杂揉在一起,按“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原则,比照春秋后期兴起的建制步兵编制而设计的治国兰图而已。
-
追求主体精神的自由体现-论汤显祖的创作观
-
作者:王长安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不同民族 信仰 “情” 作家主体 创作主体 创作观念 杜丽娘 自我意识 艺术创作
-
描述:当我准备重新思考汤显祖的创作观的时候,这些关于美的著名论断便纷纷涌入了我的脑海。细想起来,这些论断尽管是出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名人之口,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他们都在美的
-
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浅析
-
作者:陈荣 来源:江西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理财思想 改革措施 财政收入 财政工作 青苗法 财政思想 财政改革 中书门下 江苏南京
-
描述:)封荆国公.他自熙宁元年入对后共执政九年,罢相后居江宁九年,元祜六年(1086)卒,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