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简论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作者:岑玲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本色论  汤显祖  戏曲创作  《西厢》  吴江派  临川派  《琵琶》  戏曲理论  学术论争 
描述:。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
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答陈建华同志)
作者:夏写时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之争  昆山腔  评价问题  弋阳腔  吴江派  中原音韵  海盐腔  江西 
描述:竟何所指呢?是弋阳腔吗?有人曾据凌濛初所说“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断定汤显祖按弋阳腔谱曲。但氏本人说:“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
之争看王骥德的艺术观
作者:王秋贵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艺术观  曲律  戏曲界  本色  兼济天下  戏曲创作  知识分子  当行 
描述:,于是便把精力投入到戏曲这个“卑道”、“小技”上来,“藉以消吾壮心”。(王骥德《曲律自序》)
贴近地面,还是指向天堂——我看"之争"的本质
作者:李昕欣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之争    汤显祖  俗雅 
描述:。因此,"之争"实质上是"俗雅之争"。两人观念中"俗雅"的根本分歧,与两人所处的不同地理环境有内在联系,在两人的思想中得以体现,在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分歧的具体表现.
重论汤显祖《牡丹亭》之音律及“之争”的曲学背景
作者:陈伟娜 刘水云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之争  之争  音律  音律  曲学背景  曲学背景 
描述:《牡丹亭》的音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之争”。由于忽视对该剧音律的探讨,导致人们对这场争论至今尚无合理的解释。汤显祖在《牡丹亭》的用韵、格律、宫调等方面,既有合理的运用规则,也有
从“之争”看汤显祖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
作者:王维  来源: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意趣神色”  “意趣神色”  “神情合至”  “神情合至”  道禅思想  道禅思想 
描述:本文通过"之争"中汤显祖对于声律问题的看法,并结合其学术思想的分析,试图找出他的"意趣神色"等美学思想的形成原因。另外,根据汤显祖的诗歌和戏曲实践,本文将进一步印证"意趣神色""神情合至"等美学
昆剧的市民话题——“之争”新解读
作者:顾聆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之争  解读  市民  昆剧  《牡丹亭》  16世纪  汤显祖  改编本  宜黄腔  传奇 
描述:,作出声明,表达了如下观点:[第一段]
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之争
作者:徐定宝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发展  王骥德  戏曲创作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价值取向  冯梦龙  《牡丹亭》  价值定位  戏曲家 
描述: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之争”徐定宝凌初的《谭曲杂札》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既揄扬了汤显祖、二氏对于戏曲发展的贡献,又批评了各自存在的欠缺,对二人在戏曲价值取向上的分歧
试论汤显祖与之争
作者:吴林抒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与  争辩  实质 
描述:典范,为地方戏曲的发展作了先导。
行政性垄断仍应是反垄断的重点
作者: 车海刚  来源:资料通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垄断法》  行政性垄断  全国人大常委会  经济性垄断  立法计划  限制竞争  行政权力 
描述:酝酿了近20年却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反垄断法》,如今又面临新的变数。 尽管《反垄断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但据媒体报道,在最近一次草案修改中,"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一章被整体删除。《反垄断法》或许将成为一部专注于反经济性垄断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