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24)
报纸(23)
学位论文(5)
图书(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8)
红色文化 (14)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5)
文化溯源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23)
2013(21)
2012(22)
2011(17)
2010(17)
2009(15)
2007(18)
2006(7)
1985(2)
1975(5)
按来源分组
花炮科技与市场(3)
古典文学知识(3)
老同志之友(2)
诗刊(1)
小学生时空(汉)(1)
图书情报论坛(1)
新农业(1)
妙笔(作文)(1)
文艺理论与批评(1)
纵横(1)
天上“黄鹤”非凡间“黄鹄”:对《蜀道难》文下注释的质疑
作者:徐小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蜀道难  黄鹤  李白  注释  道教  元丹丘  道家思想  天鹅  诗词  诗歌 
描述:李白的诗《蜀道难》中有这样一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苏教版必修四课下注释是这样的:黄鹤即黄鹄,善飞的大鸟。我对此注释不敢苟同。我认为此处的"黄鹤"是作者有意选择的一个物象,黄鹤就是传说中仙人驾鹤上天中的黄鹤,李白不仅借此来表
巴东怀古
作者:邱令钟  来源:旅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峡  王安石  北宋  文化取向  苏东坡  诗词  太宗  宋词  人生  公元 
描述:客,几无可考。再向前推,大风之歌没有及时地飘进三峡,魏武
读《苏东坡传》有感
作者:李子璇  来源:少先队小干部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林语堂  中国历史  苏轼  诗词  人物传记  艺术成就  北宋时期  王安石  享受生活 
描述: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
瓜洲:不能遗忘的红尘古渡
作者:孙祺然  来源:中国信用卡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十娘  诗词  白居易  长江  扬州  信用卡  工程管理  教育基地  渡口 
描述: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依楼。"朗朗上口的诗词,简直就是替瓜洲做的免费广告啊!
念其之静,慕其之韵:走进丁宁的写作世界
作者:吕冉 丁宁  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衣  秦淮河  王安石  写作风格  文风  诗词  刘禹锡  百炼钢  能带  六朝 
描述:并且读完之后能带给我一种心灵上的深深的感动,抑或是有所思考、有所启迪,我都会很喜欢。
坐在国家领导人身后的女翻译
作者:细妖  来源:新校园(阅读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领导人  翻译  朱镕基总理  温家宝总理  诗词  刘禹锡  王安石  经济 
描述:江泽民主席,常用诗词古文。朱镕基总理是搞经济出身的,所以经常会用到经济、金融方面术语。而温家宝总理也喜欢用诗词,但引用最多的是刘禹锡、王安石和屈原的诗词。这些习惯,作为领导人的翻译,都必须清楚。
试谈相同题材诗词的比较阅读: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古诗词
作者:陈丽芳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阅读  古诗词  同中求异  题材  人教版  纳兰性德  语文教学  异中求同  王安石  运用能力 
描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就是从具有同一性的事物中寻找差异。相同题材的课文进行比较,更必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样才能既比较了异同,又能在更开阔的背景上,更深刻的层次上,深入地阐释这些异同,从而把握课本的本质特点,或举一反三,或触类旁通,加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和运用能力。在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作者:孙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闲适词  诗词互证”  词史地位 
描述: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
文本类型和语境观视角下的诗词翻译:以《牡丹亭》下场诗英译为例
作者:刘庚玉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  语境  语境  下场诗  下场诗  比较  比较 
描述:英文全译本有三个版本,最早的是由美国柏克莱大学的白芝(Cyril Birch)教授翻译并由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eony Pavilion。剩下的两个译本一个是由中国科技大学的张光前教授所译,1994年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汪榕培教授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人们向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戏曲艺术的复兴,近年来对《牡丹亭》译本进行研究的文章也趋多。这些文章或选取某一个译本进行评析,或对不同的译本进行比较,又或是选取某一角度对《牡丹亭》的译文进行细致分析。然而,对《牡丹亭》中下场诗英译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的论文至今未见。在翻译理论上,莱斯认为“分析文本类型是翻译者选择翻译策略的前提”,“是批评者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翻译批评的开始”(Reiss&Katharina,2004)。她借用Karl Buhler对语言的三功能分法,将文本分成表情、内容、呼吁和听觉媒介四种类型。而纽马克和雅科布逊也针对文本的交际功能,提出相应的分类方法。鉴于各个学派对文本的分类,本文系统研究各分类的特点,以莱斯的文本理论为切入点,拟从诗的格律,文化意象处理以及下场诗表达的信息三方面着手,就白芝先生和汪榕培教授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重点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中出现异同现象时真正的原因及目的。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批评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仍不足以说明所有的翻译现象。在引入语境理论进行分析后,两个译本的差异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诗歌的翻译不能笼统地从文本类型角度提出翻译策略,也要注重诗歌的位置和功能及剧本提供的语境,以期为戏曲翻译的对外传播提供启示和帮助。
沁园春·黄鹤楼第六届黄鹤楼诗词大赛作品选登黄鹤楼抒怀登黄鹤
作者:暂无 来源:长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迈群&(湖南) 独立楼头,游目骋怀,万象一新。看三城鼎立,层楼捧日;双江带绕,玉带横滨。鹦鹉洲前,晴川阁畔,万木苍葱百卉芬。龟蛇静,听梅花玉笛,分外怡神。江城形胜遥闻,扼水陆交通踞要津。自平湖峡出,千帆疾疾;葛洲坝起,百业欣欣。瑞溢钢都,名驰宇内,黄鹤归来起舞频。红旗展,喜征途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