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曾巩杂谈
作者:刘勇强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资料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曾巩杂谈
《古代劝学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古代  劝导  朱熹  勤奋学习  王安石  颜真卿  扶持  刘禹锡  读书 
描述:~~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应是《陪侍御叔华登楼
作者:詹锳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文  俱怀逸兴  校书  谢眺  蓬莱  宣州  建安风骨  称意  文章  安禄山 
描述:。很多论李白的文章引用这首的名句。可是这首的题目和内容是不相称的,为了迁就这个题目,许多人对这首的某些部分
简论剧与的美学关系
作者:王东局  来源:美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情感  亚里斯多德  戏剧创作  汤显祖  戏剧艺术  戏剧作品  美学  形象  古希腊 
描述:简论剧与的美学关系
苏、王改的启示
作者:陈国魁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警世通言  故事  苏轼  学识  落黄  作品  作者  园林 
描述:《警世通言》中载有苏东坡替王安石续而贻笑大方的故事。苏轼自恃学识过人,一时兴起把王安石未完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续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晏殊佚两首
作者:谢先模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生平著作甚多,有《临川集》、《紫薇集》、《珠玉词》、《类要》等集。今除《珠玉词》外,余皆不传。我在翻阅《奉新县志》(康熙、道光、同治各种版本)时,发现晏殊佚两首。一首为七言排律《题
六义辨说
作者:彭声洪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义说    表现手法  毛诗序  三体  诗经  表现方法  周礼  三用  周代诗歌 
描述:赋、比、兴、风、雅、颂,《毛诗序》称六义,《周礼》称“六”,于是后人对“六义”或“六”就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各家的解释虽不同,就其大略而论,基本上只有“六皆体”和“三体三用”两说。兹依次列举如下:
晏殊佚又一首
作者:谢先模  来源:争鸣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晏殊佚又一首
李益《从军序》考实
作者:马仁可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军序》  李益  《旧唐书》  薮》  边塞诗  第一人  胡应麟  唐代 
描述:益为盛唐以下第一人,认为“可与太白,龙标竞爽”(见》薮》卷六)。可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做得很不够。益流传至今尚存一百六十余首,向来无人笺注;其身世经历,长期以来,论之者亦
凌寒卓立暗香袭人——王安石《梅花》简析
作者:陈树馨 陈必信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王安石  汉语翻译  袭人  文学家  墙角  抗严寒  点积  语文  北宋 
描述:墙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后两句是写梅花纯白如雪,暗香袭人。如果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联系起来看,诗中的梅花不正是诗人自己的画像么?语言朴实无华,明白如话,含义却又相当含蓄和深刻。的首句“墙角数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