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因情成,因成戏" --试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观 
描述: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情"的范畴.汤显祖特别强调"情"的作用,认为创作者是"为情作使",强调"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他宣称他的"临川四"都是"因情成,因成戏
品《牡丹亭》之探索“”的前奏与情感的变化
作者:周明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奏  前奏  情感  情感  哀怨  哀怨 
描述:变化所导致这场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这场对于现实的意义,以及与生命体内在逻辑的关系。
谈晏几道词中的意象
作者:曾坤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愿望  愿望  虚幻  虚幻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中期著名词人,他的《小山词》名流千古,其中多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小山词》中多次有写到这个摸不到看不清的东西成为小晏词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小晏用一个个表现盛衰、今世、悲欢
《牡丹亭》情相映的审美诉求
作者:刘云霞  来源: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映  审美诉求  生命感悟 
描述:真情、至情、奇情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要表达的“情”的内核,基于达情需要,戏曲构思成,生与死、死与生的回转,虚幻与现实的交错也就因而起。情是旨魂,是主架,二者互相辉映,构成戏剧的亮点
千古至情梦中: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虚实  虚实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凌家滩文化应是“三皇”时代的有巢氏文化
作者:王文清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凌家滩  有巢氏  遗存  文化 
描述:安徽巢湖地区凌家滩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袭庖牺之号”的有巢氏文化概况。
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
作者:张明华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家族  女性  文化 
描述:然不同的两种文化风格。随着王安石的离去,王氏家族女性文化也接近尾声,其盛衰是中国传统家族女性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化与翻译——读汪榕培《牡丹亭》英译本随想
作者:张政  来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翻译时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作者结合汪榕培《牡丹亭》的英译本 ,从文化翻译之难 ,《牡丹亭》译本在文化翻译方面的处理策略和方法等谈了
文化角度对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再解析
作者:王琳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成败  文化  探析 
描述:王安石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尽管对其变法,见仁见智。但其勇于兴革的精神,也是令人赞叹。本文即试图从王安石个人性格等文化、心理角度予以探析,以望有所触发。
文化的梅岭
作者:徐怀谦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古驿道  苏东坡  文天祥  戚继光  汤显祖 
描述: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马蹄声来到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