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篆刻
作者:宫喜祥  来源:财会通讯(综合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  桑弘羊  张居正  王安石  西汉  战国  管仲  北宋  刘晏  杨炎 
描述:篆刻
《管子》研究导论(续)
作者:史太因 周一沙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管子  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  儒家  王安石  桑弘羊  孟子  经济观点  基本内容  经济政策 
描述:为了彻底了解荀子类似论述的意义,必须了解出现这些论述的社会背景。罗根泽的《管子探源》一书对世界观产生的阶段勾画得很好。对这一世界观可以作如下定义:力图加强农业,力求最大限度削弱手工业和商业。对辅助行业持否定态度的新观点大约产生于战国中期,但得到广泛的流传则是在汉朝初期。
我国历史上两种商业管理思想
作者:何炼成  来源:经济学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桑弘羊  国家控制  春秋战国时代  富商大贾  历史条件  司马迁  王安石变法  商人资本  经营商业  法家学派 
描述: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在商业管理思想上,出现了自由放任和国家统制两种思想的对立。西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基本上是强调国家统制。在近代同样存在这两种思想和管理方针的斗争。了解和研究这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借鉴意义的。
古代茶叶禁榷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作者:吕维新  来源:茶叶机械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基础  禁榷制度  王安石变法  茶叶生产  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桑弘羊  孟子  经济干涉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 
描述:古代茶叶禁榷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吕维新(江西省上饶茶厂334000)我国的茶叶禁榷制度始于唐代,一直沿袭到本世纪的80年代中期。一项制度能经历一千多的不同历史时期而保持基本不变,这在中外史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很值得茶界去作深入的研...
熙丰富国之法的枣核形曲线:析王安石新法的阶级利益趋向
作者:叶坦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富国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  富国富民思想  桑弘羊  司马迁  政府收入  阶级利益  核形  《管子》 
描述:干预经济,通过官禁禁摧等方式以增加政府收入的一派。
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及其演变
作者:单宝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抑物价  我国古代  桑弘羊  常平仓  平准法  市易法  王安石变法  发展和演变  粮食  平籴法 
描述: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及其演变单宝我国古代的平抑物价政策是一种封建国家经营商业和控制商品流通的政策。这一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直到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借鉴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古代平抑物价政策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作简要叙述和粗浅分析。一平...
论王安石的经济思想
作者:叶世昌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抑兼并  青苗法  免役法  市易法  农田水利  均输法  桑弘羊  中国社会科学  变法派 
描述:具体内容有关的书中都可以查到,为节省篇幅,这里就不谈了。王安石变法的基本经济理论有二,即理财论和抑兼并论。下面就分两方面来讨论。
敢于革新的政治家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法家人物  儒家  大地主  变法思想  北宋  地主阶级  改革  宋神宗  桑弘羊 
描述:亲走遍了大江南北,对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感到儒家那些陈腐的理论对社会有害无益,不能利用。他对商鞅和桑弘羊等法家人物非常崇拜,认为只有按照他们的政治
中国古代的富民、富国和理财思想
作者:叶世昌  来源:财经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富民思想  桑弘羊  王安石变法  韩非子  中国历代  孟子  藏富于民  抑兼并  荀子  墨子 
描述: 富民、富国和理财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和经济管理中常用的词汇。本文意在说明其含义及古代思想家的有关主要观点。一、关于富民思想富民是中国历代思想家所普遍张主的。他们主观上是想使人民能普遍富裕。但在阶级社会中实际上能够富起来的总只是一小部分人,而这
脂麻通鉴·盐铁论
作者:扬之水  来源:瞭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盐铁论  政治斗争  盐铁会议  桑弘羊  文字  政权  儒术  大夫  王安石变法  官僚地主 
描述:《盐铁论》是一部独特的著作。虽然最近一次对它的大规模讨论也已经过去将及20年,并且,当年的那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如今似已化为笑谈(也许是哂笑,也许是苦笑)。但这些,应该算作是《盐铁论》以外的故事,至于它的“文本”,仍然是一篇令人兴会无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