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2)
报纸(42)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5)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4)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23)
2013(6)
2011(11)
2007(5)
2006(3)
2005(6)
2003(3)
1997(3)
1982(1)
195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
云南日报(2)
河南商报(2)
教学与研究(1)
河北法制报(1)
香港商报(1)
中外管理(1)
中国新闻周刊(1)
兰州学刊(1)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
与人格
作者:何满子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人格  风格即人  王安石  道德人格  周作人  政治人格  道德水平  文学  对象化 
描述:文与人的关系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但却是一个牵涉文化全境域的问题,单单为了知人论世,也得永远谈下去。布封一槌定音下的结论:风格即人。这是公例。要从个案赏辨人与文的一致却并不很简单,对象化在文中的人格是
从王安石到尤努
作者:伍立杨  来源:学习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当年搞青苗法,随之倍见梗阻,最后面目全非,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但九百多年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从基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其行之之法,和王氏用心同出一辙,却大见
籍贯考
作者:卞岐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籍贯考  唐才子  全唐诗  诗歌  声价  李益  主客  胡应麟  记载  江东 
描述:晚唐时“声价藉甚”的诗人项,其所作诗歌“清妙奇绝”,当时人非常喜爱,故有“到处逢人说项”的美谈(《唐才子传》卷七)。张为作《诗人主客图》,把项列为清奇雅正主李益派的升堂诗人(《唐诗纪事》卷
揭傒全集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诗四大家  四库全书总目  虞集  诗歌创作  基本风格  清新自然  元代  社会现实  全集  四杰 
描述:的评论较为恰当。“清丽婉转,别饶风韵”,“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嫣红姹紫徒矜恣媚者所可比也。”他的诗歌创作可根据其生平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四十岁以前或居家守贫耕读,或四处漫游奔波,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疾苦的篇章。四十岁以
“色举矣”章
作者:黄瑞云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梁  子路  后集  飞鸟喻  孔子  缺文  《论语》  吕氏春秋  可译  《周礼 
描述:就。则必迴翔审观而下止.此翔而后集一句,以飞鸟喻也。”朱熹注;“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几而作,审择所处,亦当知此。然上下必有缺文。”
从王安石到尤努
作者:伍立杨  来源:现代人才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青苗法  梁启超  小额贷款  小额信贷  孟加拉人  基层  经济学  放款 
描述:王安石当年搞青苗法,随之倍见梗阻,最后面目全非,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士大夫沸腾,黎民骚动。九百多年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从基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其行之之法,和王氏用心同出一辙,却大见
“格物”即是“心”吗?:陆九渊“物论”与“本心论”的关
作者:彭启福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物    本心  心学  陆九渊 
描述: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
昆曲腔汇释
作者:顾聆森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曲牌体  唱腔  表演艺术  长生殿  昆剧  牡丹亭  唱法  工尺谱 
描述:依腔(腔)行字”的过程。
王昭君纪念馆木雕扇门
作者:白文明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昭君  纪念馆  昭君出塞  呼和浩特市  王安石  木雕  和亲  历史上  呼韩邪  匈奴 
描述:君出塞褒贬不一。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在《明妃曲》一诗中有“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前两句对昭君出塞给予了肯定;后两句
关于“以代降”的考辩
作者:冯韵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以代降”  “文学退化论”  考辩 
描述: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来的重要命题以代降是一个极容易产生歧义的命题。学界往往认为该命题就是意味着文学退化论。那么以代降是否就只有这一层意思呢?它是否还有其他的含义?这些都值得思考。从以代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