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2号线里看见了杜丽娘不是穿越,是有人在唱《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卫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昨天上午9点,地铁新街口站大转盘处围满了人,透过人群可以听到阵阵美妙的乐音。原来,在昆曲申遗10周年之际,具有600年历史的昆剧名段昨天在地铁里上演,唐明皇、杨贵妃、李香君和杜丽娘这些昆曲里的经典
-
两代“杜丽娘”将同台飚戏昆剧《牡丹亭》下月亮相深圳
-
作者:于雪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花奖”得主张志红将来深出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资料图片)
浙昆版《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将由当家小生李公律饰演。 (资料图片)
“文华奖”得主杨崑也将在
-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
作者:孔文峣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爱情 爱情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柳梦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华彩 华彩
-
描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的《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便是这一次了。
-
笔墨一二见精神:《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周洁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精神 形象 笔墨
-
描述:《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
女性的隐忍:解析《牡丹亭》中的杜母形象
-
作者:李珊珊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母 杜母 甄氏 甄氏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一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她的母亲甄氏在文章中虽笔墨甚少,但是为突出杜丽娘形象、剧情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所具有的宽容、忍让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
“车比杜”应是“别车杜”
-
作者:谷兴云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汝昌 文艺理论家 苏联 刑事档案 流行 红楼梦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 出生年代 师承关系
-
描述:2010年11月10日《中华读书报》刊载的《聂绀弩刑事档案与周汝昌诗》一文提到,聂绀弩曾跟周汝昌谈过周氏所著《红楼梦新证》。聂对周说:"你写个新的序,咱们看看,这个《新证》还可以印。"文章接着说:"我(按,指周汝昌)遵命,费了很大的功力,写了好几大
-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
作者:单英 来源: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 王安石 咏梅诗 诗歌意象 理想人格 形象 自然景物 象征 故乡
-
描述: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厚重
-
区分象征和托物言志
-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
描述:象征和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都是把直白的概念或抽象的事
-
人格美的光芒(外一则):读屈原《橘颂》
-
作者:李元洛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物诗 人格美 屈原 橘颂 杜甫 诗歌艺术 形象 唐代 胡应麟 唐人
-
描述:《橘颂》
-
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庐山 片面性 形象 起伏 王安石变法 哲理诗 为人处事 写出 苏轼 陌生人
-
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