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07)
报纸(1828)
学位论文(60)
会议论文(42)
图书(2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99)
非遗保护 (56)
地方文献 (52)
宗教集要 (17)
才乡教育 (17)
红色文化 (11)
地方风物 (7)
文化溯源 (3)
按年份分组
2014(357)
2013(276)
2012(562)
2011(604)
2009(194)
2008(190)
2000(46)
1990(38)
1984(35)
按来源分组
诗林(6)
诗刊(5)
诗林·双月号(3)
星星(2)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青年文学(1)
山西文学(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钟山(1)
培先生国际私法论著述评
作者:曾涛  来源:东吴法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培先生国际私法论著述评
深切缅怀培老师
作者:潘维煌  来源:东吴法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深切缅怀培老师
历史沉思——宋人三首赤壁词讲演录
作者:王兆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词  苏东坡  苏轼  赤壁怀古  人生  三国演义  王安石  周瑜  风流人物  李白 
描述: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三百分,比第二名要高出一百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苏轼这一首词,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历代都有人给他鼓吹也是使它名扬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名作容易被埋没,而东坡这首词,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赞美称道,帮他炒作。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很有名的诗话著作,里面就说了:“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也。”他说是古今绝唱,无与伦比,胡仔是很有眼光又有影响力的批评家,他的话,可是一锤定音哦。他的评价,对后来的评价非常有导向性。还有金代的著名诗人元好问,在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元好问绝对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第一流大诗人,他的《题闲闲书赤壁词后》说:“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
重读培教授合同准据法论著:纪念培教授诞辰100周年
作者:刘慧珊  来源:东吴法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重读培教授合同准据法论著:纪念培教授诞辰100周年
等县领导分赴各乡镇指导防台工作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8月9日下午,、章文英、朱建新等县领导分赴全县各乡镇指导防台工作。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在县委副书记章文英的陪同下先后深入海游镇海啊集团、石岩村、潺岙村,六敖镇罗岙水库、赤头大闸以及健跳镇等防
劉芳菲 林主持經驗豐富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林現為無線電視台藝員,曾主持過娛樂大搜查、東張西望、2003馬來西亞國際華裔小姐競選決賽 、萬千星輝賀台慶、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2005總選頒獎禮、2004年度國慶文藝晚會、中國人的驕傲
江口醇职工峰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者:江轩  来源:巴中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奖章  勇于创新  财务管理  管理电算化  集团财务部  公司董事长  劳模  员工  认真负责  思想素质 
描述:近日,江口醇公司要求公司员工以峰为榜样,学习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脚踏实地、勤俭奉公、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4月30日,江口醇集团
北京纪念倪征(日奥)培百年诞辰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北京7月22日电(通讯员陈会君)昨天上午,我国国际法学会、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在北京联合纪念倪征 、培诞辰百周年。李肇星外长到会讲话。 李肇星说,倪老和老丰富的著述和实践是中国国际法学
倪征日奥培百年诞辰纪念会召开
作者:徐光明  来源:人民法院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国际法院  国际法学  诞辰纪念  外交部  大法官  条约法  国际司法机构  研究与实践  学识渊博  严谨治学 
描述:本报北京7月21日讯 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共同主办的倪征 先生、培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今天在京召开。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曹建明参加会议并作了
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记集邮文献收藏者
作者:赵正建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邮  邮票  文献收藏  民国  目录  文献资料  收集  京城  文革  邮商 
描述:京城有位老李,中等身材,年近六旬,花白的短发由鬟角向下直连着络腮胡子。胡子也是花白的,长短亦如头发。老李平时不戴眼镜,只有看书时才戴上一副宽边老花镜。天长日久这副眼镜的镜架已经很松了,大眼镜框就架在鼻子尖上。但有谁知道,就是这副眼镜,陪着它后面的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看了多少集邮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