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河南
作者:赵朴初  来源:法音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国寺  洛阳市  河南  半山  牡丹  王安石  舍利  白马寺  宋太祖  苏东坡 
描述:~~
创作“思”三则
作者:颜廷瑞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北宋前期  历史人物  宋王朝  史学家  史料  汴京  政治家  贤人 
描述:愧对古人.但已动笔,不愿自泄勇气,便硬着头皮写下去,不论收获如何,其心是真诚的.
小晏
作者:俞士玲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小山词  王安石  太常寺  江南  晏殊  宋史  山谷  墓志铭  大理 
描述:小晏的生平资料很少,小山词中的爱情故事很多,论者有时不免将小晏当作故事中人。笔者以为,即使依据现有材料,小山生平事迹亦可更加清晰,对小山与小山词中情事的关系认识亦可深化。
散题
作者:刘县生 张希彦 胡佑荣 王丰邦 陈金玉 马良信 廉威 鄢良斌 黄金汉 林启鸿 方强 孙君豪 陆松南 刘杰 梅里  来源:诗词月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渔歌子  桃花  纪念馆  王安石  汤显祖  安徽  曾巩  瓜果  北宋文人  史学成就 
描述:散题
鲜于枢及其《王安石诗卷》
作者:杨桁  来源:书法丛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卷  艺术评论  书法  中国  元代 
描述:鲜于枢及其《王安石诗卷》
诗词曲词语
作者:林昭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曲  梅尧臣  辛弃疾  词语  现代汉语  无名氏  韩元吉  用法  刘辰翁  汤显祖 
描述: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略论王巩及其
作者: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史料价值  王安石变法  参考价值  统治阶级  聊城地区  宋人笔记  上乘之作 
描述:略论王巩及其
试论黄山谷体词
作者:刘建发 刘尊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独木桥体  黄山谷  体词  体诗  集句词  王安石  词体  浣溪沙  苏轼 
描述:体诗或可追溯到汉武帝时的《柏梁联句诗》。到了宋代,不仅体诗很盛行,而且体词也开始出现。这类不同于正体的而新的词体,之前没有人做过系统的整理,还没有总名,罗忼烈先生在《宋词
小柴胡汤临广用
作者:杜惠芳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伤寒  刘绍武 
描述:妇人病等),使用时间跨度长(四五日、五六日、七八日、十日以去、十余日、十三日不等),临床指征多(达七个)。
“登轼而望之”新
作者:宋东来  来源: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轼而望之  车前横木  考工记  动宾关系  《古代汉语》  《左传》  《周礼  木工尺  连动关系  《中华大字典》 
描述:,扶着车前横木”的意思.郭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第一版)在“登”后专门加了标点.哪一种更符合情理呢?我认为“登轼”解作动宾关系,译为“登上车前横木”更准确.首先,从古战车的规格看,“轼”是能够登的.《中华大字典》解释“轼”为;“古代车厢前面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术,有三面,其形如半框,也作式.”清人戴震在《考工记图》中说:“式中较皆车栏上之木,周于舆外,非横在舆中.较有两在两旁,式中有三面.”《周礼·考工记》上说:“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叁如一,谓之叁称.叁分车广去一以为遂.叁分其遂,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其下郑注:“兵车之式,深尺四寸三分寸之二.”据此可知古代兵车的式,车厢前面的长六尺六寸,两旁的各长一尺四寸多.(均为古代木工尺)车轼的高,《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