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1)
报纸(141)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1)
地方文献 (10)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5)
红色文化 (2)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74)
2013(23)
2012(26)
2011(13)
2010(17)
2008(20)
2006(2)
2004(7)
2001(6)
1983(2)
按来源分组
天天新报(3)
艺术百家(2)
绍兴晚报(2)
孔子研究(2)
今晨6点(1)
吉林大学报(1)
测绘工人(1)
茂名日报(1)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大众日报(1)
陆九渊心学思想探微:以陆交往为线索
作者:丁国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交往  本心   
描述:之会,陆九渊与朱熹首次相识,彼此间切磋学问,陆氏之和诗直贯孟子之真生命,表达其“本心”思想以及直契本心之易简工夫;通过解“九卦序”更是提出了一条“使君子身修而天下治”的“易”学工夫进路: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在本心从呈现到扩充再到成己成物的过程中,君子以达身修之效,进而建平治天下之功。 南康之会,象山以“辨志”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以明自身学术为儒门正宗,同时辨明求道之方向,肃清学者之私欲,尽显心学入门之要;论及为学之病,陆九渊认为当时求学者之观点皆不能见道,皆是虚见虚说,而且这些虚说虚见对学者求道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可能成为学者求道路上的阻碍,荧惑学者,故力辟之,以期学者能迷途知返,直契本心;在此期间与朱子讨论告子相关思想时,象山以为告子是孔门别派,其最终的途径虽能通向圣人之域,但是这种由外而内的方式却显得极为不自然。他赞扬告子的行为引起了朱子的极大不满。并在“义外”问题上和朱子再起分歧,在陆九渊看来,“义”是一种道德情感,它应该是由人内心自然生发而形成,任何外在因素的介入都在破坏“义”的内在性,虽然人的行为会符合道德规范,但是符合“义”的要求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义”,以致于朱子斥其为告子。 书信是陆九渊与朱熹交往中十分重要的媒介,这些信件承载这两人的思想以及思想的碰撞。他们通过书信相互切磋学问、慰问对方的境况、讨论政治问题(如陆九渊的轮对奏劄)以及进行“无极太极之辨”,二人各抒己见,表明自己的思想。 概而言之,在一次次的交流中,陆九渊宣传心学思想,同时为自己正名——儒家正宗。他一方面表达其本心功夫论符合“道”,另一方面对朱熹的“道问学”进路进行抨击以彰显自己的思想。
我的老师晓俊 特约小记者 王英凡红旗小学 六(2)班
作者:暂无 来源:京江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晓俊 红旗小学老师 在红旗小学生活了将近六年,在这几年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晓俊。 课堂上,她兴致勃勃地教导我们,课下与我们激烈讨论。不断地磨炼我们,使我们成长。记得四年级上
打响创文攻坚战 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访村街党工委
作者:陈剑婷 左新强  来源:增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陈剑婷 特约记者左新强)自我市开展创文活动以来,村街深入村、居开展创文活动,群众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越来越高,创文实效显著。昨日,村街党工委书记吴宏云接受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