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师承关系考
-
作者:李才栋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李觏 李觏 关系 关系
-
描述:就曾巩的师承关系,查阅若干资料,试图考证曾巩师事李觏之说。但同时指出,这一说法仍值得探究。
-
论曾巩诗及其民本思想
-
作者:高国藩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诗 民本思想 局限性
-
描述:本文主要论证了曾巩诗的民本思想在五个方面的表现和三点历史局限性.并指出,曾巩写民的忧与乐,是他民本思想主使下诗歌的主旋律.
-
曾巩律诗用韵考
-
作者:曾少波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律诗 韵脚 广韵 韵部
-
描述:曾巩律诗用韵考之于《广韵》,其四声同用独用例有独特之处:用韵广而严,但又不囿于成规。东冬同用,初露韵部合并的端倪;文魂、真臻魂,支灰、鱼支等各自通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语音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为
-
曾巩的儒学心态初步描述
-
作者:黄振林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中国文化史 儒学 士大夫 传统儒家 道德完善 王安石 欧阳修 孟子 宋明理学
-
描述:曾巩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典型的“醇儒”,不仅文章写得温平雅正,整饧醇厚,而且为人也温良恭俭,澹泊持重,一派儒生本色。他弟弟写的《亡兄行状》中说:“其为人(忄享)大直方,取舍必度于礼义,不为娇伪姑息
-
曾巩诗歌内容肤说
-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集》 唐宋古文八大家 诗歌内容 散文 古诗 王安石 七言古诗 北宋 知州 宋神宗
-
描述:一提起曾巩,人们都知道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曾巩也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就的诗人。 据陈杏珍、晁继周点校的《曾巩集》统计,曾巩有古诗一九二首,律诗二五二首,
-
曾巩知福州的政绩和文学创作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太常寺 北宋 文学创作 明州 州府 熙宁 仕宦 京师 荔枝
-
描述:曾巩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五十九岁时由洪州移知福州军州事,元丰元年(1078)六十岁召判太常寺,未至京师而改知明州。在福州时间虽短,而政绩卓然。 曾巩知福州后,首先仍以廉洁奉公作为仕宦的准则
-
曾巩的心理机制及其对散文的影响
-
作者:陈晓芬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机制 古代散文 曾巩 文学观念 散文研究 社会环境 作家 文字 欧阳修 王安石
-
描述:与古代散文发生联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环境、传统的文学观念以及作家个人的经历地位等,都是散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还有一个应予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作者的心理机制。虽然从理论上说,传统散文所具有的明道和应用两大特性,排斥了作者在文字中流露性情的必要和
-
王安石与曾巩交疏辨
-
作者:刘成国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见 学术取向 性格因素 师道
-
描述:根据王、曾生平的交游往来,确定二人关系的疏远,当在熙宁初年。然后由王、曾二人的诗文入手,结合当时时事,分析二人晚年相揆的原因,在于政见上的一系列分歧;最后则进一步发掘学术思想的歧异对于二人交游的影响
-
一幅春末风光画——读曾巩的《城南》诗
-
作者:刘福龙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田园诗人 陶渊明 福州城 曾巩诗 王维 自然风光 熙宁 青草 笔调
-
描述:的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给人以自然
-
羲之之书晚乃善 精力自致非天成——曾巩《墨池记》讲析
-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记》 王羲之 曾巩 临川 讲析 反问句 张芝 浙江永嘉 书法家 王述
-
描述: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