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漫谈“诗”和“词眼”
作者:陈志明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容词  动词  五言诗  七言诗  王安石  采采  薄言  锻炼  完全句 
描述:相传张僧繇画龙,一经点睛,便凌空飞去。诗,词眼,有似于此。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词眼。微云、河汉、疏雨、梧桐,何等寻常的景物
如何辨析“诗
作者:李政  来源:读与写(高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析  阅读  王安石  生动形象  古诗  概括性  准确  作者  创作背景 
描述:古人作诗,喜设诗,善设诗。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是阅读古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03年高考全国卷对"诗"辨析的考查,以其新颖和符合鉴赏规律获语
浅谈“诗
作者:李盛仙  来源:长白山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动形象  诗词  精炼传神  王安石  形容词  名句  春风  境界  艺术感染力 
描述:。说到"诗",人们总爱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名句。诗中的"绿"字就是"诗"。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入"字,复改为"满"字
从“诗”说起
作者:浪波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鉴赏力    境界  读者  例证  心灵  醉翁亭记  王安石  作者 
描述:古人论诗,有“诗”之说。东坡诗云:“君虽不作丹青手,诗亦自工识拔。”这里所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力与鉴赏力。但是具体到一首诗或一句诗,所谓“诗”,则是指篇中凸现主旨的某一句(一联)或某一字
"诗"探微
作者:高永利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  词旨  修辞效果  诗词鉴赏  苏轼  增损  北宋  元代 
描述:"诗"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句:"天工忽向背,诗巧增损."范温的诗话更以"诗"为名,题为<潜溪诗>."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
说“诗
作者:何西来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浩然  论诗  中国古代  云梦泽  名句  鉴赏  诗话  唐人 
描述:中国古代的诗话家论诗,是很讲究""的,称为"诗"。有""则活,无""则死,因而评家重视,诗家更重视。诗有两指:一指句中之,一指篇中之。说的是诗句、诗篇中最为传神,最为灵妙,最让鉴赏
黄宫与《本草求真》
作者:朱肇和  来源: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宫  《本草求真》  公元  白石英  乾隆皇帝  六淫病  药物  黄氏  补校  点校本 
描述:后,深感其精辟,值得学习和研究,故在点校本出版之际,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期高明斧正。
痴”陈道衡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都市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黔在线讯 本周是我省“2004年爱鸟周”。3月20日,记者来到住在贵阳市乌当区洛湾村的“痴”陈道衡家。 现年68岁的陈道衡老人是省化建公司退休的一名工会干部,他一生的爱好就是研究、画
执政者更不应是“糊涂
作者:暂无 来源:海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执政者更不应是“糊涂
桂苑情(散文)
作者:朱大森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苑  散文    王安石  竹笋  绿色环境  植树造林  形体动作  小苹果  安家落户 
描述:桂苑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