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老子》传世版本三系说
作者:冯广宏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道德经》  《太平寰宇记》  版本  《太平御览》  春秋时期  《史记》  字数 
描述:经》(共44章),合为81章。由于全文仅五千余字,无论是手抄或解说都比较容易,因而传世以来版本极多:《汉
陈国国都与墓地考
作者:马义龙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国  贵族墓地  《春秋左传注》  公元前  《太平寰宇记》  《水经注》  春秋时期  荒淫无度  《元丰九域志》  考古工作 
描述:乱),便一蹶不振,只得朝齐暮楚,依附于楚、齐、晋之间以求生存,后被楚国所灭。虽然不久又在楚国的扶植下
神农架与楚宝“和氏璧”之谜
作者:周学森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氏璧  神农架  月光石  湖北省地矿局  《太平寰宇记》  拉长石  韩非子  忠诚的人  春秋时期  武王 
描述:,于是将他的右脚砍掉。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了几天几夜。文王听说此事,派人前去询问:“天下断掉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这么伤心呢?”卞和说:“我不是伤心自己的双脚被砍掉,我伤心的是宝玉竟被当成石头,忠诚的人被当成骗子,这才是我伤心的原因。”于是文王令人将玉璞精心琢磨,果然得到一块稀世宝玉,并将它定名“和氏璧”。这和氏璧后来由楚国传入赵国,后秦昭王假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而引发出一系列战争和赵国大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此璧后又归秦所获,秦始皇将其作为国玺。后经历代战乱和氏璧下落不明。和氏璧流落何处?它究竟属于什么玉石?产于何地?千百年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古今记载对此众说纷纭。《韩非子·和氏》记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太平寰宇记》等古籍中却说出自荆山、景山。地质学家章鸿剑在他的《石...
河南一风电工程未批先建损毁楚长城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程设计方案  损毁长度  风电场  长城  河南  春秋时期  项目施工  马头山 
描述:近日,有中国“长城之父”之称的春秋时期楚长城遗址,因河南叶县马头山风电场项目施工而被毁,损毁长度累计达2.159公里。该项目未按规定向文物部门报批工程设计方案,属“未批先建”。目前,该项目已停工
先秦行政区划起源初探(续)
作者:浦善新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尚书·禹贡》  诸侯国  分封制  《尚书·尧典》  起源  《禹贡》  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 
描述:先秦行政区划起源初探(续)
《司马兵法》的文化价值
作者:仝晰纲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兵法》  《司马法》  《周礼》  文化价值  军赋  《汉书·刑法志》  军队  《左传》  春秋时期  大司马 
描述:下既平,天于大恺,春艹鬼秋,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艹鬼,指寻找、搜集;,指秋天打猎。所谓春艹鬼秋是指国君在春秋两季以围猎形式操练士兵和检阅军队的仪式,以这种形式表明不忘备战,实际上是表明国君拥有兵权的一种礼仪。《周礼·大司马》对这一仪式讲的更加细致:“中春教振旅……遂以艹鬼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阵……遂以田曰如艹鬼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防。”二者所言,大致相似,都是指国君校阅军队的仪式。其二,关于出师、誓师。出师时要举行祭社、造庙仪式。《司马法·仁本》:“兴甲兵以讨不义,巡守省方,会诸侯,考不同。其有失命、乱常背德、逆天之时,而危有功之君,遍告于诸侯,彰明有罪,乃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辰,祷于后土四海神祗、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然后冢宰征师于诸侯,...
论战国时期的齐国政治体制
作者:宣兆琦  来源:管子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齐国政治  卿大夫  官僚制  战国策  《周礼》  世卿世禄制  国君  春秋时期  地方行政机构 
描述:李亚农先生认为:“分封领地的继承权之取消,中央集权的大国的抬头,官僚制的建立,郡县制的扩大”(《李亚农史论集》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946页),是春秋战国期间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大变化,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一大转折。李先生的认识是深刻的,齐国的政治演化亦如是。
《诗经》之"赋"探源
作者:李蹊  来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表现手法  《左传》  春秋时期  诸侯  甲骨文  生成环境  贡赋  天地之美  《周礼》 
描述:物质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历程,又经过春秋时期献诗陈志、赋诗言志的大规模、长时期的演练,习以成俗,“赋”这一形式或手段逐渐稳定下来,汉人在总结《诗经》表现手法时,自然选择了“赋”,而不用“敷
周代昭穆制度辨
作者:白宏建  来源:晋中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穆制度  昭穆之制  继承制度  一继一及  嫡长制  宗庙  《周礼正义》  春秋时期  张光直  过渡时期 
描述:度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这些研究都有助于人们尽快揭开昭穆制度的奥秘.但是我们尚未看到这方面的最后结论,因为我们今天来看过去所做出的某些解释,不能不感到仍有不少扦格难通之处.本文试图对历代有争议的昭穆制度的含义加以探讨,祈专家及同仁指正.
西周的国和野
作者:赵世超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周礼  毛传  形成过程  注家  宫殿基址  摩尔根  卿大夫  诸侯国  春秋时期 
描述: 一在西周时期人们的观念中,是有国、野之分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曰:“中国,京师也。”《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里,国、野所指示的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