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陆九渊与王守仁“以心解经”方法之不同
-
作者:康宇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王守仁 心学 经典解释
-
描述:。从解释方法形成的客观情境上看,二者"以心解经"的方法均有着自身合理性。不过若仅从形式上判断,王守仁较陆九渊在方法体系上要更为完备。
-
明代传奇始末研究
-
作者:王娟 来源:新学术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传奇 南戏 《永乐大典》三种戏文 四大传奇 《琵琶记》 昆腔 《浣纱记》 汤显祖《牡丹亭》
-
描述:近年来对明清传奇的研究日渐兴起,传奇作为独特的一个剧种,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对明代传奇的渊源、发展、高潮和尾声做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尤其是明代传奇的渊源,论述尤细,因为俗语说
-
论陆象山“心学”教育思想
-
作者:王法贵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陆象山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辨志 辨志 立心 立心 做人 做人
-
描述:陆象山作为一个学派开创者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及其所彰显的理论特色,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他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以"辨志"为先导,以"立心"为根本,以"做人"为归宿,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其心学
-
論宋明儒之内在张力:以宋明理学家对杨慈湖之批判为例之分析
-
作者:黄信二 来源: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慈湖 陆象山 心学 理学 儒学方法论
-
描述:复杂万千,因此本文将先集中目标并设定探讨范围,以杨慈湖受宋明儒之批评为案例,从不同学者对慈湖的批判中,归结出理学家们的追求价值与对立性的语言背景中的哲学意涵。
-
艾南英文论思想研究
-
作者:李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艾南英 文学思潮 豫章社 桐城派
-
描述:产生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详细阐述其文论思想的主要观点,重点探究艾南英文论思想的价值及其与清朝桐城派文论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论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及后者对艾南英文论观的继承与变通之处。
-
艾南英研究
-
作者:陈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南英 八股文 出版史 豫章社 明代
-
描述:活动的中心,本文从艾南英的八股文出版活动的考察来研究他的思想、实践以及成就,全面、系统地梳理和了解艾南英的文学理论,并且阐述了出版活动对于艾南英的意义。论文对艾南英的著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证,这些著述表明艾南英提倡实学,学通四部,纠正了以往对艾南英的某些偏见。对艾南英《天傭子集》版本源流的研究及版本系统的梳理,弥补了之前对于《天傭子集》研究的不足,订正了以往研究的讹误,并对《天傭子集》的经眼版本撰写了细致的提要,完善了对《天傭子集》的研究。此前对于艾南英所领导的豫章社的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本文从豫章社的创立到最后的解散,细致的论述了豫章社的活动,以及它与复社等其他社团从合作选文到关系破裂的整个过程,并对豫章社的成员进行了考证。最后对艾南英的交游活动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论述了艾南英与汤显祖、郑元勋、陈际泰、章世纯、罗万藻、陈弘绪、陈子龙、张自烈等明末著名文士之间的关系。本文全面地揭示了艾南英作为古文家、八股文选家、文社盟主、反清志士的多重角色和形象。
-
明未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
-
作者:吕友者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书画市场 清初 汤显祖 明代
-
描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这一首诗道出了徽州无限的神秘。徽州自古人文荟萃,商业繁盛。到了明代尤为突出,时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商贾纪》中说:
-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浑然不二的至乐境界。
-
明代医家李梴养生学术思想探析
-
作者:郑旭锐 文颖娟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梴 养生 《医学入门》
-
描述:明代医家李梴非常注重养生,提出了很多关于养生的观点,如养生抗衰老要以预防为主,应注重体质锻炼,以及用灸养生防病说、保养勿用药说以及不贪不躁不妄可以却未病而尽天年理论,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
浅析明代医家李梴医德观
-
作者:郑旭锐 文颖娟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医德 《医学入门》 李梴
-
描述:明代医家李梴所著《医学入门》一书除包含历代医家传记、保养、运气、经络、脏腑、诊断、针灸等内容外,亦阐明了李梴的医德观。其立志有恒者,才可学医;学医先当读书明理;行医要讲求各种规矩;治病救人是医者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