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小孙屠》:传统戏文的现代认知
-
作者:肖波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孙屠》 昆曲 戏文 《宦门子弟错立身》 传统 《张协状元》 《永乐大典》 《牡丹亭》
-
描述:昆曲《小孙屠》:传统戏文的现代认知
-
戏剧界专家充分肯定昆曲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胡明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中国艺术 研究院 专家 中国戏曲 研讨会 戏曲研究 演出 研究员
-
描述:2006年4月21日上午,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现象专家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戏曲理论家、中国剧协顾问刘厚生,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曲润海
-
昆曲《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
作者:欧阳启名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赏析 牡丹亭 昆曲 “临川四梦” 唐人小说 古典戏曲 剧作家 汤显祖
-
描述:昆曲《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
难煞《牡丹亭》:从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说起
-
作者:朱为总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白先勇 世纪初 昆曲 中国昆剧 寻梦 艺术品位 演出
-
描述:世纪初的中国昆剧舞台,如果要论最具有新闻聚焦和时尚意味的事,我想当属由白先勇、汪世瑜等两岸三地学人和艺术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了。因为工作之便,我曾先后多次观看了由白先勇担任制作人、汪世瑜担任总导演,苏州昆剧院演出,青年演员俞玖琳、沈丰英担纲主演的上、中、下三本《牡丹亭》。
-
浅谈昆曲走进校园的意义——从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谈起
-
作者:顾卫英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高校 校园 巡回演出 艺术形式 苏州大学 北京大学
-
描述:浅谈昆曲走进校园的意义——从青春版《牡丹亭》高校巡演谈起
-
昆曲艺术节,创新还是灭杀?
-
作者:刘红庆 来源:南风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丹亭 长生殿 演出市场 苏州 昆剧 京剧 传习所 剧目
-
描述:京剧。85年前的1921年,一群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一群向往古典昆曲表演的中国人在距上海不远的苏州成立了昆剧传习所。昆剧传习所把当时可以找到的纯粹的古典大师聚拢在一起,培养了
-
昆曲重生靠《十五贯》还是《牡丹亭》
-
作者:王会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5月17日,全国政协京昆室举行了“名家名段演唱会”,纪念昆曲《十五贯》晋京50周年暨联合国授予昆曲“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5周年。$$《十五贯》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礼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50年前
-
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
作者:彭婕 来源:神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百戏 桃花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戏曲 牡丹亭 代表作 孔尚任 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
昆曲改编期待文学性回归
-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性 昆曲艺术 改编 桃花扇 非物质遗产 文学名著 矛盾冲突 回归 牡丹亭 文学形象
-
描述:昆曲改编期待文学性回归
-
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
-
作者:周洛夫 来源:艺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观众 伦敦 湖南省 中国昆剧 牡丹亭 英国观 优秀青年 杜丽娘 艺术团
-
描述:昆曲艺术倾倒伦敦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