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景版《牡丹亭》梦回昆山
-
作者:苏雁 周倩茜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实景版《牡丹亭》梦回昆山
-
百戏之祖(一):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昆曲 昆山腔 魏良辅 汤显祖 百戏 昆剧 演出 苏州 牡丹亭
-
描述:过程。人类幼年期的娱乐,与我们童稚时代的玩耍嬉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以舒解筋骨、平衡心理、陶情冶性为目的,乃至需要从中获得思想教益时,人们的娱乐才进入了自觉的层面。 在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史中,“百戏”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最早提到百戏的,是《后汉书·安帝传》:“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这里的百戏,指的是“各种各样的戏”、“百戏”来自民间,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杂技表演,又称“散乐”。它是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的,到了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技传入中国,民间百戏有机会吸收外来文化,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技巧也不断提高。 我们从汉代的绘画雕塑遗存中,可以看到宫廷宴乐百戏演出的浩大场面,想象当时热烈的情绪氛围和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时,宴乐百戏已经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生活中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
-
失明的文化观察者——张大复与显曲
-
作者:陈益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复 观察者 梅花 汤显祖 失明 昆曲 文化 万历年间 昆山 牡丹亭
-
描述:的猝亡,终于导致双眼彻底失明。这时,在江南颇具文名的张大复才四十岁。从此以后,盲杖、笔砚、清淡
-
实景园林版《牡丹亭》昆山上演
-
作者:张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由昆山市文广新局投资,与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昆山千江传媒三方合作运营的国内最大规模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经过一年多的提档升级之后,于五一期间重新亮相昆山亭林园遂园。首演结束后将持续在昆山上演
-
百戏之祖(二):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传习所 演出 演员 昆山腔 表演艺术 汤显祖
-
描述:台欣赏。《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秋天的苍茫景色,将离情别绪点染得动人心腑。《长生殿·闻铃》中的词句:“迢迢前路愁难罄,厌看水绿与青山,伤尽千秋万古情。”寥寥数语,却把人生曲折坎坷、沉浮起伏的感慨,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刀会》中的“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惨睹》中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装”等名句,脍炙人口,多少年来一直让人们传诵不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庭院春色满园时的环境变化,来衬托丽娘心情的纷繁复杂,写尽“一片断魂心痛”。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气氛的烘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平凡的景色不再平淡和平板。它的每一句唱词都是精美绝伦的诗,元杂剧语言的本色、六朝辞赋的华美、五代词的绮丽,集合其间,自然真切而又含蓄空灵。
-
昆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颁奖 《牡丹亭》主题木梳夺魁
-
作者:姚喜新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 姚喜新)《情缘》木梳挂件采用《牡丹亭》里的人物,点明了“情缘”的主题;《相濡以沫》琉璃茶具巧妙地融合了荷叶、莲蓬、大闸蟹,以荷叶为底的绿色调,借助琉璃的特殊魅力,表现了符合昆山的江南
-
●市政协委员周鸣:为文化昆山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作者:暂无 来源:昆山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市政协委员周鸣:为文化昆山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
-
作者:黄振林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新昆山腔 失律
-
描述:"失律".
-
向中外游客展示昆曲神韵-央视《粉墨牡丹亭》昆山千灯镇开拍
-
作者:暂无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CCTV-11戏曲频道在昆山千灯录制《粉墨牡丹亭·千灯印象》专题片,为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献礼,让来自全球的
-
迷你“牡丹亭” 秀昆曲神韵 昆山世博主题周开幕
-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报讯 原汁原味的婚礼鼓乐,迷你版《牡丹亭》场景…… 从10日到18日,在为期9天的上海世博会苏州馆昆山主题周上,昆山将以声韵、古韵、水韵、绿韵为内容的“四韵昆山”为主题,利用高清视频、文艺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