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1)
报纸(95)
学位论文(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1)
地方文献 (37)
地方风物 (5)
非遗保护 (4)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35)
2013(6)
2012(16)
2011(22)
2010(33)
2008(6)
2006(11)
1999(8)
1998(1)
199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6)
矿产与地质(2)
新作文(初中版)(1)
史学史研究(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
金陵晚报(1)
中国青年报(1)
文史杂志(1)
心理世界(1)
阜新日报(1)
楚雄盆地六苴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大村段沉积地球化学
作者:吴鹏 韩润生 徐国端 胡煜昭 吴静 李静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地球化学  白垩  白垩  大村段  大村段  六苴  六苴  楚雄盆地  楚雄盆地 
描述:为主;n(Al2O3)/n(Al2O3+Fe3O3)值为0.79~0.91,显示了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的特点;K2O/Na2O多大于1,表明物源区主要为偏酸性的花岗质岩石。沉积旋回造成多层泥页岩中Cu、Zn
滇中牟定地区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岩石地球化学及物源属性
作者:史春鸿 韩润生 吴鹏 方明 赖华 申屠良义  来源:沉积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构造背景  物源属性  物源属性  马头山组  马头山组  牟定  牟定 
描述:、Ga、Rb、Y、Nb、Ta、Hf、Sr、Sn等亲石元素亏损;③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弱负Eu异常等特征。利用判别图解得出原岩大地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原岩的原始物质组成应以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为主。结合岩相古地理条件,可知马头山组岩石的物源区主要为康滇古陆和哀牢山造山带。
王益原罪:庞大吸血生态圈种祸根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因为秘书的三四万元贿赂,导致自己被顺藤摸瓜。但经过了近两年的“折腾”,也许他已想明白,他周围那个庞大的吸血生态圈迟早会让他与拥有的一切挥手。 从不曾离开证券市场 1995年11月,年仅39岁的王益成为证监会副主席,分管发行、基金等最为核心的部门。彼时,证监会尚处于初创阶段
王益区大气污染治理动手行动快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张长江、见习记者曹金、通讯员卢璐报道:家住王益区的张阿姨觉得这个冬天的天空特别蓝,空气格外好。张阿姨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们小区今年在取暖期前一次性将原来的3台燃煤锅炉全部改成了燃气锅炉,效果非常好。现在,小区的环境比往年好多了。”据了解,王益区在今冬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从狠抓燃煤锅炉
王益区治污降霾工作“、快、实”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王悦、通讯员张笑天报道:王益区高度重视治污降霾工作,通过“下猛药、出重拳、用重典、定措施”,全区治污降霾呈现出“、快、实”。 下猛药――集中开展企业污染治理。一是召开了区属重点
“章”字应是“音十章”而非“立章”
作者:暂无 来源:新民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章”字应是“音十章”而非“立章”
程敏政的朱、陆“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陈寒鸣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敏政  陆九渊  道问学  尊德性  《太极图说》  异晚同  朱子  无极  晚年定论  教学方法 
描述:程敏政的朱、陆“同晚异”论及其历史意义
但愿黄鹤还乡--重建黄鹤楼工地见闻
作者:李栋 国清 镇江  来源:新观察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但愿黄鹤还乡--重建黄鹤楼工地见闻
《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与唐明贵先生商榷
作者:乂田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论》  《齐论》  《古论》  出现  次序 
描述:称,但无名而实存的《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
云南大姚地区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六苴段中亚段含铜砂岩微量元素和
作者:李静 吴静 韩润生 吴鹏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含铜砂岩  含铜砂岩  六苴段中亚段  六苴段中亚段  云南  云南 
描述:106~157.55×10-6,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型.从铜矿石→浅色矿化砂岩→浅色无矿砂岩,随着铜含量的降低,Mo、Cd、As、Hg平均含量逐渐降低,∑REE与高场强元素Nb、Zr、Hf、Th平均含量逐渐升高.六苴段中亚段砂岩具"矿源层"的特征,铜矿石与围岩具物源一致性,铜矿石在弱碱性、还原条件下由砂岩经水-岩作用形成,与六苴铜矿床(K2ml1)成矿机理相似.小河地段纵向上从北向南,六苴段中亚段中铜矿化的能力逐渐减弱,推测矿化带在走向上向西(紫色砂岩一侧)发生了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