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634)
期刊文章(6045)
会议论文(117)
学位论文(53)
图书(3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695)
地方文献 (113)
地方风物 (28)
红色文化 (20)
文化溯源 (8)
宗教集要 (8)
才乡教育 (6)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6155)
2013(468)
2011(626)
2010(1291)
2008(631)
2005(293)
2004(240)
2001(204)
1987(138)
按来源分组
中国证券报(23)
中国质量报(7)
中国审计报(7)
收藏家(4)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
公关世界(2)
华商(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1)
园林(1)
福建艺术(1)
《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与唐明先生商榷
作者:乂田  来源: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论》  《齐论》  《古论》  出现  次序 
描述:称,但无名而实存的《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到研产业化基地调研
作者:康殿芬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康殿芬) 2月2日,云南省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到研产业化基地调研时,看到昆明贵金属研究所与云锡集团公司重组整合一年多来的发展变化,高兴地说,企业发展归根结底靠有个好班子,千条万条是有个好
苏轼的《赤壁赋》偶得
作者:张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赤壁怀古  王安石  曹操  书画家  黄州  文学家  北宋  现实人生  歌行 
描述: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
史断章
作者:罗克岩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鸿章  王安石  张居正  屈原  马关条约  中国历史  辛丑条约  皇帝  事务  中法战争 
描述:十几年前,看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一套《二十五史》,两个字只有一粒米大,定价三百五十元,是我当时在讲台上,两个多月的口水费,但我还是兴奋地买下这堆中国几千年的米粒。米粒装在一个不大的纸箱里,十二本。十几年,就经常半粒米半粒米地数。
词柧录
作者:王培軍  来源:词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诗  少年  虞美人  酒筵  晏几道  小山词  张籍  李清照  北宋 
描述:赖有白头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见《张司业集》卷七
董事长刘绍喜当选广东省工商联副会长
作者:暂无 来源:装饰商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8月29日闭幕的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汕头知名民营企业家、宜集团董事长刘绍喜当选为新一届广东省工商联副会长,成为粤东地区唯一当选的企业家。 刚从广州返回汕头的刘绍喜坦言:“这不
于藏 以微见著
作者:贾二强  来源:书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黄永年  题录 
描述:之精且稀见,还是令我颇为吃惊。仅此一端,亦足证永年师誉之为不谬。
《游褒禅山》赏
作者:姜涛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华山  心得体会  游览  写作者  命名  王安石  花山  进取精神  写作技巧 
描述:《游褒禅山》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某日,是王安石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山后所写。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具特色。全文按照记叙和议论的层次,可分五段。
陆九渊“心即理”的一种
作者:刘英波 李雪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即理   
描述:色,也有其缺憾之处。
一场被剥夺了辩护权的审判——《啼笑因缘》
作者:张永峰  来源:天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喜  啼笑因缘  辩护权  小说文本  张恨水  灵魂审判  典型意义  女主人公  叙述者  将军 
描述:如,许子东认为,小说基本情节“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堕落的故事”;孔庆东认为,“《啼笑因缘》还真实地刻画出‘小市民的精神创伤’,沈凤喜家中长辈面对金钱和权势的态度,几乎与主人公一样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那么,本文关注问题的是,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沉沦堕落的故事”的,其“典型意义”又是什么?一《啼笑因缘》这部小说有点不寻常,它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姑娘背叛、抛弃富贵情郎的故事,一个灰姑娘背叛了白马王子的故事。小说中,男主人公樊家树是一个富宦子弟,父亲虽然去世,但留有一笔可观的遗产,叔叔、舅舅、表兄都在做官。他与沈凤喜遭遇的一开始,就是以大恩人的面目出现的,他资助、包养了沈凤喜及其全家,把沈凤喜从进落子馆的“堕落”之路上拉了出来,送上了高尚文明的金光大道,进学堂读书。沈凤喜从一个穷卖唱的,一下子变成一个摩登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