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全先生话语意义理论述评
-
作者:陈道德 来源: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周礼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也是我国语言逻辑的最早倡导者。早在50年代初周先生就认识到: “形式逻辑要在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方面起重要作用,就必须和自然语言相结合, 就必须和语形、语义、语用相结合。……这个认识,最初只是我
-
官方话语体系应是“仆人”的口气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方话语 话语体系 民间话语 口气 仆人 社会沟通 国家权力结构 舆论合力
-
描述:诚度”。在这种努力中,官方话语首先要放下身架。
-
超越“质量话语”应是我们的政策抉择吗
-
作者:暂无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质量话语 质量评价 早期教育政策
-
描述:质量标准体系制订与实施的过程和早期教育质量的保障与提高统一起来,促使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讨论有关童年早期的价值与早期教育的目的等根本问题。
-
男人应是一座山
-
作者:马志国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山 妻子 心理咨询 男人 娘家 煤气中毒 情绪化 担心 话语 记忆
-
描述:历山的妻子带着4岁的儿子走了,又一次回了娘家。今天,历山去接,妻子没有答应跟他回来。一个周六的晚上,历山在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里诉说的时候,情绪还是那么激动。伴着他不平的话语,我的心也有了几分不平静
-
“事不避难”应是为官操守
-
作者:亦菲 来源:人民之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避难 总理 操守 达沃斯 后汉书 开幕式 所有人 话语 引发 夏季
-
描述:9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出席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引发了如潮掌声。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温总理郑重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在场所有人的心。事不避难一句出自后汉书。该书记载汉永初四年,因西羌
-
追寻润物无声的语文课堂:读刘绍棠先生《师恩难忘》有感
-
作者:朱先云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刘绍棠 故事 小学老师 语文教师 无声 乡村 种子 话语 三年级
-
描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在思索、在探寻,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翻开飘着墨香的课本,苏教版第九册第一课,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吸引了我。读罢,深深陶醉其中,陶醉在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里,陶醉在田老师美妙神奇的故事里。田老师的故事,如三月的和风,似潺潺的
-
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研究
-
作者:公维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至情 文论观
-
描述:感缺失的当下,研究汤显祖的文论观除了其理论本身的价值外,其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试图通过汤显祖“至情”文论观的研究,找到能滋补当下情感缺失的理论根源。本文前置绪论,后置结束语,正文共分四章
-
刘大年著文论康熙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刘大年著文论康熙
《历史研究》1961年第三期发表了刘大年的《论康熙》一文,对清朝开国的第二个皇帝作了新的评价。
文章认为,康熙在国内和对国外的斗争,都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值得珍视的篇页。在国内
-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志和情
-
作者:唐玉文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志” “情” 中国古代文论 “诗言志” 诗歌 《毛诗序》 陆机 儒家 汤显祖 韩愈
-
描述: 志和情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其地位是在先秦时期确立的,两千多年来,虽沿革沧桑,但其重要地位有增无降,这是颇有研究价值的。
-
王英琦散文论略
-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 民族振兴 “自我” 鲜明个性 女作家 作品 散文集 戈壁 散文创作
-
描述:,受到散文界和广大读者的厚爱和赞许。 王英琦的散文,多以抒写情愫、剖示心灵为主,也写人物世态。不管是哪一类,都跳荡着一颗真诚、炽热的心,都灌注了“自我”奋进的鲜明个性,更体现着为我们民族振兴而鼓呼的赤诚意愿。 她的散文,几乎没有闲愁和神聊、低眉和絮语,有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