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的庄学思想
-
作者:肖海燕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庄子 庄子 性命道德学说 性命道德学说 有为 有为 无为 无为
-
描述:王安石的庄子研究对宋代庄学的繁荣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融会百家的基础上,王安石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的矛盾,并从性命道德学说和政治的角度阐发庄子的思想,反映了以儒解《庄》的思想倾向,适应了时代发展
-
国学都是哪些“国”与“学”
-
作者:王宏斌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学 “学” “国” 子弟学校 孙诒让 乐师 周礼
-
描述: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
-
读书信 学历史
-
作者:杨富丁 来源: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书信 毛泽东 梁启超 王安石变法 宋庆龄 周恩来 改革措施 张学良 材料
-
描述:历史上许多载入史册的著名书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慎重地从书信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不仅可以丰富命题资源、扩大命题材料的范围、开阔命题素材的视野、增强试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笔者搜集了近六年来运用书信题材命制的一些高考真题,
-
开讲也应是“凤头”
-
作者:李建红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凤头” “凤头” 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 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 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 开讲方法 开讲方法 修辞美 修辞美 音韵美 音韵美 文章 文章
-
描述:一篇好文章的布局应如“凤头”“猪肚”“豹尾”,如果把语文教师殚思竭虑、精心设计的一堂课也比喻为一篇好作品的话,那么开讲也应如凤头,也就是要讲究语言的文采美、修辞美、音韵美,或为学习全文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一个情境。具体的开讲方法有:
-
王安石找到了生花笔
-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家 文学家 先生 先生 老师 老师 书院 书院 读书 读书 文章 文章 思潮 思潮
-
描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过了几年,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笔都写秃了,仪剩一支。一天深夜。突然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他高兴得跳起来,大喊:“我找到了!”
-
文话的兴起与南宋中期文章骈散的对峙:以朱熹、李刘为例
-
作者:莫山洪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话 文话 骈散 骈散 朱熹 朱熹 李刘 李刘 四六 四六
-
描述:的文章体制,由此也带来新一轮的骈散相争。
-
刍议《游褒禅山记》的主旨
-
作者:唐来才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王安石 主旨 安徽潜山 治学 至和元年 宋仁宗 古文观止 深思 文章
-
描述:公元1051年至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他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补
-
“太学体”及其周边诸问题
-
作者:朱剛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张方平 北宋 程颐 石介 文章 思想史 范仲淹 古文 追求卓越
-
描述:北宋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权知贡举,"时举者务为险怪之语,号‘太学体’,公一切黜去,取其平淡造理者,即预奏名"。此年登第者中有程颢、张载、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王韶、梁焘、吕惠卿、章惇等,几乎囊括了北宋中后期哲学、文学、军事和政治界最具代表性的一批人物,想来他们的应试文
-
名人品题:宋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之一
-
作者:譚新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 宋代文学 士大夫 文章 名人 北宋 自信心 传播方式 名流
-
描述:品题,一些文献也称之为题品,其原始涵义乃品评人物以定其高下,如《后汉书·许劭传》即云:"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为。"汉代以察举和征辟取士,对人物的品题标准重在礼义道德。到了魏晋,由于朝政黑暗,人
-
“临川四梦”集结上演的文化意义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文化意义 《上海戏剧》 上海昆剧团 汤显祖 戏剧家 发展史 文章
-
描述:荣广润在《上海戏剧》(2009.3)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上海昆剧团将中国最伟大的古典戏剧家汤显祖的全部“临川四梦”集中上演(2008年12月底演出),这在昆曲的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盛举,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