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黄爵滋《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作者:邱美琼 胡建次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爵滋  《读山谷诗评》  黄庭坚  接受 
描述:黄爵滋的《读山谷诗评》,专门论评黄庭坚诗作,对黄庭坚诗歌出入众作饱参本色、自成一家的创新精神、渊雅富赡的用典艺术、透彻老横的艺术境界、纵横捭阖的文法结构以及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进行了多方面评说。黄爵滋的论析,固然体现了他自身的美学趣尚,但也确实纠正了后人对黄庭坚的片面理解。
《牡丹亭》的接受评价与其经典地位的确立
作者:汪超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评价  评价  经典地位  经典地位 
描述:《牡丹亭》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经典作品,为明清文人接受认可并推重鼓吹,主要体现在:于"临川四梦"内部脱颖而出、与正统经典相提并论、"奇书"与"才子书"的双重标举。这些阐扬与标举最终确立了《牡丹亭
曾巩散文在两宋的接受研究
作者:孟丽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两宋  接受  影响  元明清 
描述:,主要介绍了曾巩在二十世纪以来被研究的现状做出了一个梳理,让大家看到曾巩研究存在的薄弱点以及本文研究方向的确立。 二、主要集中在曾巩的一生的介绍上,从曾巩的家世可以看出曾巩的思想、文学方向,曾
传统诗教与非传统诗教之间:论吴澄诗歌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
作者:王素美  来源: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理论  中国 
描述:传统诗教与非传统诗教之间:论吴澄诗歌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
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作者:王宁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传播  传播  江南  江南 
描述:之感性和直观的一面。更为重要的,这种阅读同时构成了《牡丹亭》传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牡丹亭》传播和流布的重要途径。
音乐课不应是理论的堆砌
作者:李赛  来源:黑河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音乐课  学生  优质课  音乐教学  理论  堆砌  音乐欣赏  新课改  交响乐  动画片 
描述:始了万里讲解的第一步。先从木管讲起,一直到铜管、弦乐、打击乐组,反复使用图片,强行让学生记忆。接下来就开始了概念性的叙述——什么是管弦乐队?大屏幕上打出来,生毫无感情色彩地读一遍,然后把学生分成4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之后再来抢答,抢答后还有“可爱”的笑脸发。欣赏《卡门序曲》时,先从序曲的概念讲起,把诸如速度、力度、音区、情绪、表现内容等程式化地写出来,生做选择题。选择题做完,又让不懂指挥为何含义的学生起立指挥,甚至节奏都错了。显然,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不仅大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信息,以为随便比划一下就是指挥。 笔者认为,一节用于评比的优质课,或是平时的随堂课,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分清上课的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审美还处于一个浑沌的阶段,伴随着他们的是常换常新的流行音乐。
“运河文学”的理论构架
作者:致远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刘绍棠  理论构架  北运河  地方特色  作家  作品  中国气派  革命现实主义  家乡 
描述:,已创作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集11个(收中篇小说40余部),短篇小说集7部,散论集7部,还有2部选集和5种外文版选集。计43种,500余万字。丰富浩瀚的著述和作品构建起刘绍棠的“运河文学”体系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吴炳清等辞去福建省人大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福建省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工作人员条例  职务  吴炳  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求  接受 
描述:(2011年1月10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八条的规定,鉴于任职年龄原因,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文学书简
作者:周同宾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贾宝玉  肖像描写  王安石  红楼梦  孪生兄弟  文学  作品  书简  仪态 
描述:写人物肖像,多用套话,或编一篇赋、几句赞,夸张其辞地把脸皮、头发、耳目口鼻说一遍,效果极差。连名著《红楼梦》也不能免俗。如写贾宝玉:“面若中
从《牡丹亭》看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
作者:李艳萍  来源:大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视域  期待视域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 
描述:当代语境下,戏曲艺术日益衰败,可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却一再掀起昆曲潮流,是什么让青春版成为当代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呢?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期待视野、文本视域和两者的碰撞为理论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