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文化与《牡丹亭》情节的形成
-
作者:杨秋红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鬼文化 鬼文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形态 戏剧形态
-
描述:鬼文化包括鬼俗、鬼魂观念、鬼魂巫术等子系统,鬼文化对《牡丹亭》情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冥婚风俗是人鬼恋故事原型形成的基础,鬼魂及地狱观念是"梦"、"魂游"、"冥判"等情节单元形成的基础,画像巫术、姓名
-
费波,我的牡丹亭
-
作者:拿铁 林晓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蹈 杜丽娘 中国古典戏曲 唯美 现代舞 芭蕾舞团 创作 争论 作品
-
描述:这是一个低调、温和、爱舞成痴的男人,有着唯美而古典的品味。他孤傲但平和,随意又挑剔,好争论却又低调淡泊。在《牡丹亭》之后,他走在了争议的边缘,面对着赞美、热议、争论、附和乃至曲解……我们试图以这次
-
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
-
作者:喻进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 散文 散文 诗歌 诗歌 影响 影响
-
描述:编“诗文创作”共六章。第一章分析曾巩的文道观,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古文家的文道观进行比较,他的文道观与他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由于他的政治思想重在教化,因此他很看重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第二章
-
文化观察-视觉盛宴《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刘纯友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这句唱词正是昆曲的写照。昆曲是我国的传统戏曲之一,前些年濒临凋谢,苏州昆剧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使之走出低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
浅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爱情戏剧创作的异同
-
作者:赵婷婷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东西方文化 东西方文化 爱情主题 爱情主题
-
描述:东方特色的.
-
校园文化建设应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校园文化的育人
-
作者:赵景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
-
描述: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展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培养四有人才的摇篮。
-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
-
谈昆曲电视剧《牡丹亭》的艺术再创作
-
作者:倪立 来源:中国电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电视剧 昆曲 传统戏曲 电视台 场景 蒙太奇 观众 柳梦梅
-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喜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欣赏它的婉转典雅、柔曼悠远,一些电
-
·文化漫谈·-青春版《牡丹亭》火爆的启示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杨扬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台上,杜丽娘眼波流转,柳梦梅情深如注。白先勇打造的昆曲大戏“青春版《牡丹亭》”刚刚走过合肥。一千多人的剧场挤了两千号人,“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
-
汤显祖不朽剧作首次改编成电视连续剧30集《牡丹亭》拟10月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首次将《牡丹亭》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目前正在紧张进行前期投拍准备工作,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