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王安石的人才培养观及其对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作者:赵霞  来源:职业·中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有企业人才培训也要首先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从根本上重视人才,把人才放在一个战略核心的位置,谋为人才先,才能做好相关的人才培养工作。 二、古之取士,皆本与学校——培养人才要重视教育 王安石认为,人的先天禀赋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才能大小,后天的学习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王安石曾举出江西金溪县农村一个超常儿童方仲永泯然众人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认为一个人的才智与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受之天”与“受之人”两方面。王安石认为解决人才培养之问题,要抓源头,即抓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途径。他说,古之取士,皆本与学校,不兴学校而想得到人才,那是缘木求鱼。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予以整顿。对于我们国有企业,则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职工培训,把职工看成是蓄电池而不是干电池,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和持续开发,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以求知识得到共享,职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
王安石人才培养观及其对高校人力资源培养的启示
作者:赵霞 要兴磊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关于人才培养的思想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地方。王安石重视人才,主张加强教育培训,制定严格的人才选拔、人员考核等一系列规范的制度来促进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的培养要以实用为本,要使之久任,这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请勿折断我们的翅膀
作者:陈凯歌  来源:可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城市  人与人  三十年  上海人  文化  北京人  电影  历史  性格  牡丹亭 
描述:上海无疑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地方。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无数的人群涌入城市,无数的灯光照亮夜空,无数的梦想在这里受到时代的检阅。无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多么久远,今天,它才真正实现了光荣的绽放。不仅在上海,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城市中,人们
清华,你应是鹰的摇篮
作者:刘再复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华大学  人文维度  人文素质  教育  北京大学  文化  灵魂  深度  宽度  京师大学堂 
描述:知识并置,而清华大学则一直是追踪世界先进步伐的现代化先锋。一九四九年之前的二三十年中,无论是在科学
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作者:蔡鸿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顿悟  陆九渊  心理机制  语文教育 
描述:。当然,限于笔者的学养,在论述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与问题相脱节,对当下启示还待挖掘等等;但仍希望这一思路能够对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南宋书院教学对我国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之启示
作者:王晶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  书院教学  大学生  陆九渊  非艺术  南宋书院  借鉴意义  朱熹  实践过程  审美心理结构 
描述:展的人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曾巩与临川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晚报特约撰稿人杨友祥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南丰县人。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极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12岁试作六论,一挥而就,言简意赅。20岁入太学,上书文坛领袖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自此名闻天下。嘉佑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
周易文化通俗谈
作者:杨宪卿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周易  周易  通俗读物  通俗读物 
描述:周易文化通俗谈
《牡丹亭》审美文化阐释
作者:杨洁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牡丹亭》  戏曲《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描述: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左传》与周礼文化
作者:徐聪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礼乐文化  周礼  我国古代  先秦时期  礼制  历史著作  文化资料  春秋时代  编年体 
描述:《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而且《左传》作为传释《春秋》经而做的一部可信史书,大量记载了当时"礼"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乐文化所达到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