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观记人散文艺术特色探析
-
作者:田泳锦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记人散文 秦观 艺术特色 陈师道 人物形象 北宋 王氏父子 叙事文学 传奇色彩 王安石
-
描述:程杰先生说:"秦观是宋代一位才情焕发而思想复杂的词人。"①笔者以为,把此句中的"词人"换成"散文家"也是恰当的。因为,秦观才情焕发,不仅在词,而且在诗、文等方面也是成就斐然。北宋曾肇在《荐章处厚、吕南公、秦观状》说:"蔡州学秦观,文辞瑰玮"。②与秦观同为"苏门六君子"的陈师道在《答李
-
从朱陆异同到朱王异同:以理、性、心、知四个范畴为中心
-
作者:毕游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明理学 范畴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
描述:的“理”都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是存在于自然世界的客观之理(实然之理),又是存在于人伦世界的主观之理(应然之理)。其中,客观性是显性的,主观性则是隐性的。这一双重性是“理”范畴的内在矛盾。朱陆之间的不同在于,朱熹认为“理”首先是外在于客观世界的,因此朱学有着丰富的宇宙论,并强调对“理”的认知必须经过“格物致知”的学习过程。陆九渊虽然也承认“理”是“充塞宇宙”的客观之理,但更强调“理”是“本心固有”的,无需向外求索,因此不需要宇宙论,“格物致知”也并非获得“理”的必要条件。同时,由于朱学有严格的形而上的理论框架,因此“性”是连接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心”的中间范畴,发挥着道德本体的重要作用。而陆学则没有形而上的理论框架,从而也无需以“性”作为中介范畴。代之而为道德本体的,是“本心”。王守仁继承了朱学和陆学的思想资源,延续了元明以来合会朱陆的趋势。王学对理学最重要的发展,是强调了“理”的主观性,削弱了“理”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的双重性矛盾。他认为,“理”是“心”的主观产物。“心”的作用不仅是认知“理”,更重要的是生成“理”。与陆学类似,王学也没有形而上的理论框架,因此也不需要的“性”范畴作为“理”与“心”之间的中介。王学的道德本体是“良知”。王守仁的“知”与朱陆不同。朱陆之“知”是理性之知,因此主张知先行重;而王学之“知”则是本能之知,因而强调知行合一。王守仁否定了道德的知识性,认为“格物致知”的过程便是道德实践的过程,即是“致良知”。总之,理学从南宋后期到明朝中期的发展特点是:“理”的主观性越来越突出,“性”范畴逐渐被淡化,“心”的作用由“知理”演变为“生理”,“知”则由道德认知演变为道德本能。简言之,理学的知识性越来越弱,实践性越来越强。这便使理学从士大夫阶层走向民间成为可能。
-
不同的性格, 同样的悲剧:浅析沈凤喜和冯玉如爱情悲剧之异同
-
作者:王镕鑫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喜 冯玉如 爱情悲剧 社会环境 性格
-
描述:《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和《落霞孤鹜》中的冯玉如在当时处在钱权强势的时代,受时代的压迫造成了各自的爱情悲剧,她们的悲剧也与自己的身份地位有关,不同的是沈凤喜自身虚荣、贪图钱财的小市民习气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冯玉如不同的地方.
-
「朱陆异同争论史」中的保守调和模式-李绂《朱子晚年全论》评析
-
作者:蔡龙九 来源:东吴哲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晚年全論》 朱陸異同 朱熹 陸象山 李绂
-
描述:想上「可同」的内容。另方面,除了说明李绂的贡献之外,亦针对《朱子晚年全论》的内容作出评析,点出此书的贡献及其失误之处。
-
苏东坡的两个世界
-
作者:柏峰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化世界 现实世界 两个世界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绘画创作 书法 散文 社会现实
-
描述:今近在咫尺却无由相会的弟弟苏辙,万端愁绪一时涌上心头,情不自禁写下的千古绝唱。就词而言,状写明月无有出其右者。
-
赈饥荒,除豪强,官场上刹歪风 曾巩,被掩盖的能臣
-
作者:晏建怀 来源:环球人物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江西 科举考试 饥荒 古文运动 南丰 散文
-
描述: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后人学"古文"多从模仿曾文入手。
-
《游褒禅山记》主题小议
-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
从“倚俪淡澹,切迭稽诣”看汤显祖在散文创作方面对蒋士铨的影响
-
作者:李逃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汤显祖 蒋士铨 影响
-
描述:汤显祖与蒋士铨都同是明清戏曲史上的名家。众所周知,蒋氏在生平际遇、人品气节上与汤氏相若,在戏曲创作方面明显受其影响。但其实在戏曲创作之外,蒋氏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汤显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