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一的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学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儿童生活 教育者 教师 生活体验 生活中
-
描述: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听、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
-
教师理应是辛勤的园丁吗——由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
-
作者:熊和平 来源:现代教育论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队伍 园丁 科学理性主义 师生关系 可塑性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 教育活动 教育实践 职业性质
-
描述:的身份重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一、教师何以成为辛勤的园丁教师隐喻为园丁,学生则被隐喻为花草。这种隐喻反映了近代认识论对古典本体论在教
-
巧抓诗眼赏古诗
-
作者:曹保顺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古诗 韵味无穷 诗语言 诗气 境界 游龙 飞动 王安石 “过”
-
描述:穷。
-
父母之爱应是理智之爱:读别林斯基的《新年的礼物》
-
作者:王者鹤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父母 家庭教育 教育思想家 新年 理智 礼物 根本问题 民主主义 俄国革命 应当
-
描述:父母之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许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都处置失当。伟大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教育思想家别林斯基全面地阐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父母之爱应当是理智之爱。别林斯基关于父母之爱的论述,为家庭教育理论提供了几点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
请读一段经
-
作者:王得后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化 男女有别 变革者 “创造性转化” 《圣经》 孔夫子 十三经 儒家 《周礼正义》 汉民族
-
描述:一 我汉民族历史悠久,而且有经。五经、九经、十三经。不似《圣经》,有如《圣经》。然而,我们的经,在我国思想和学说鼎盛时期还没有这样吓人的头衔;把本来和诸子平起平坐的某些著作抬高到神圣的"经"的地位是后来的事;而且愈来愈多。幸而止于十三而已矣。--凡事总有一个尽头。
-
读孟尝君传
-
作者:王安石 来源:山西教育(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驳论文 孟尝君 王安石 基本观点 语言 田文 文字 意志 战国时期 齐国
-
描述:读孟尝君传
-
科学人文悦读
-
作者:暂无 来源:科学生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柯 植物 世界感 人文 灌木 科学 可可豆 环游 黄鹤 天气
-
描述:刚刚走过明媚的人间四月天,又来到了最妩媚的五月。在这种好天气里,无论是环游世界感受万千风情,还是看故人驾乘黄鹤归来,都是轻松惬意的事情。春天正是读书天,甚至捧起一本比较严肃的调查书,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
-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
-
读名著 品爱情 走四方
-
作者:雨蔚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故事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杨贵妃 古典戏剧 李香君 名著 崔莺莺
-
描述:间的那份扑朔迷离之爱,抑或后宫深院、红尘俗世中的爱恨情仇,它们所渲染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爱情,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结局与悲欢离合,而且很多的爱情故事或传说都是因为周边的地域环境或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往往会使发生爱情之地熠熠生辉。千百年来,渴望着爱情的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景仰甚至朝圣般的心情、踩着对爱情执着追求的不变步伐,去寻访那些地方,络绎不绝……
-
《马嵬坡》与《读〈长恨辞〉》之比较鉴赏
-
作者:骆石峰 何卫兵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嵬坡 诗词鉴赏 古典诗歌 客观选择 问答题 李觏 杨贵妃 高考 唐玄宗 《长恨歌》
-
描述:《马嵬坡》与《读〈长恨辞〉》之比较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