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邵氏闻见录》中王安石的交友观
-
作者:章文明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邵氏闻见录 王安石 交友观
-
描述:《邵氏闻见录》一书对王安石及其交友的记录有一定的偏见,参之以《宋史》等资料则能比较全面地展现王安石的交友观。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体现不同的交友观。
-
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两句翻译的质疑
-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记游,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但我认为。在这里直接译为“于是”更恰当。没有必要把它看成古今异义“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
王安石的茶故事与法思想
-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法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龙域少主
宋代彭乘著的《墨客挥犀》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时,有一次去拜访当时的点茶大师蔡襄,即蔡君漠(宋代茶书《茶录》的作者)。蔡襄久仰王安石大名,想在茶艺上得到他
-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
作者:暂无 来源:青苹果:高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故事 民间 诗
-
描述:民间有个故事.说苏轼一天有事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家睡觉,他便在书房等候,结果看到桌上有两句没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
个性中的另一面
-
作者:尚明欣 来源: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个性 老师 女同学 男生 鼻子 英雄 树权 充满 运动装 故事
-
描述:个性就像烹饪中放多了的作料,在冲击味蕾的同时,也让你感受它浓浓的真实……同桌静静就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女孩儿。她个头不高,略显粗壮的身上总是裹着一袭鲜艳的运动装,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像旋风一般,让第一眼看到她的人立马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安分的疯女孩儿。白皙的脸上
-
王安石变法失败中的性格因素:兼谈成功管理者的情商
-
作者:张金山 来源: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 性格 情商
-
描述:王安石偏执的性格导致其情商较低,因此,王安石在变法中因缺乏平衡思维,树敌过多、误用小人和变法措施激进而失败。一个管理者想要在事业上成功,高情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
笔墨一二见精神:《答司马谏议书》中的王安石形象
-
作者:周洁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精神 形象 笔墨
-
描述:《答司马谏议书》虽非常简短。却体现了王安石对于事业的坚持、坚守和坚定。千年之后再读这封信,依然能窥见王安石的精神。德量汪然如千顷之陂
-
书里的朋友
-
作者:杨昊鸥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欧阳修 莫扎特 史记 好朋友 楚平王 故事 金圣叹 楚国
-
描述:伍子胥和申包胥宋人苏籀曾记载了他的爷爷苏辙说的他大爷爷苏轼的一则逸事:"《申包胥哭秦庭》一章,子瞻诵之,得为文之法。"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左传》里面有,《史记》里面也有。不过《史记》是放在《伍子胥
-
“神童”长大后:“伤仲永”的现代启示录
-
作者:韩艳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神童 学习生活 父亲 历史文化 王安石 现代启示 故事 长大 南开大学 底蕴深厚
-
描述:北宋大文豪王安石曾在其《临川先生文集》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愿学习和被父亲当做造钱工具而沦落成一个普通人。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
书里的朋友(三则)
-
作者:杨昊鸥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伍子胥 苏轼 王安石 欧阳修 王六郎 故事 史记 莫扎特 为文之法 好朋友
-
描述:年》那一段。 申包胥的故事,我个人却是极喜欢《史记》里的写法。或者说,我极喜欢《史记》里申包胥和伍子胥这对朋友。 伍子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都知道他过昭关一夜白须,但未必符合他的早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