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启发式教学探研
作者:刘雁楼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孔子  绘事后素  王安石  论语  《十三经注疏》  “自得”  启发式教育  现代教学  教学方法 
描述:启发式教学探研
阿蒙稗(五)
作者:阿蒙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佑党争  司马光  政局动荡  宋神宗  党人  中国历代  坚决反对  士大夫  新旧 
描述:间断。比较起来,这次党争还没有外戚和宦官
阿蒙稗(四)
作者:阿蒙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官场  文章  句法  离骚  名相  自制  阿蒙  平日  自然 
描述:场中人。
《革命者永远年轻》
作者:李必才  来源:四川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革命者  晏殊  徐特立  艺术性  无产阶级革命家  老一辈革命家  “诗言志”  封建士大夫  精神品格  消极情绪 
描述:《革命者永远年轻》李必才黄子云同志发表在《四川党史》1994年4期的《革命者永远年轻─—记徐特立的心态年龄》是一篇好文章,读后令人振奋。“诗言志”,老一辈革命家在戎马倥偬之际,多喜吟咏,留下了
词续记
作者:马兴荣  来源:楚雄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集句词  王安石  朱孝臧  《词话丛编》  李清照  雅正之音  张孝祥  杜牧  词谱 
描述:词续记
怎样黄庭坚诗
作者:莫砺锋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宋诗  误解  王安石  求新求变  反映现实  现实主义  苏轼  黄氏  文学史著 
描述:黄庭坚(1045—1105)是宋诗特征最典型的代表,从而与宋诗成就最杰出的代表苏轼齐名。后人无论是褒扬宋诗还是贬毁宋诗,都往往"苏黄"并称。但是黄诗历来受到许多误解,要想好黄诗,必须破除两种
《话说太极图》
作者:郑杰文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极图》  《太极图说》  周敦颐  《无极图》  先天图  《周易》  阴阳鱼  陆九渊  《周易参同契》  道教 
描述:《话说太极图》郑杰文继《周易之河解说》之后,中国社科院李申先生又推出了他的新作《话说太极图》。随着前几年“周易热”和“道教热”的迭兴,“太极图热,也悄然兴起。几乎可以说,研《周易》者无不论“太极图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
作者:万平近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语堂  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传》  传记文学  司马光  梁启超  《后赤壁赋》  社会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  人物形象 
描述:林语堂著《苏东坡传》
名家诗的一个误区
作者:竺生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形式逻辑  鸟鸣  中国古代  江南  黄庭坚  杨升庵  无生气  《全唐诗》  美学思维 
描述::“古诗鸟鸣山更幽,我意不若鸣声收。”在王安石看来,“鸟鸣”则不是“山幽”,“山幽”则不能“鸟鸣”,二者绝不可以并存。安石晚年退居南京,有《钟山即事》一诗,末两句云:“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竟直改王籍诗句,静则静矣,但静得死寂,了无生气。同时代文人黄庭坚曾嘲笑说:“此点金成铁手也。”
谈比较法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孝堂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教学  比较法  《三国演义》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志》  《史记》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下几种情形: 一、讲授一部作品,与另外作品进行比较 我在讲授《三国演义》时,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与《史记》等书进行比较。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时,极力描写他用兵如神。他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更主要的是一位军事家。他既能制定军事方面的战略原则、方针政策,又能指挥具体战役,而且每战必胜,有超人的指挥才能。作者甚至把诸葛亮写成天文学家、气象学家、物理学家,他能预知天气的变化,制造木牛流马。而《三国志》却不是这样。《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后人则根据陈寿的话说诸葛亮“长于政而不长于军”,说他主要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如果说他也懂一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