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江南闺阁女性《牡丹亭》阅读接受简论
-
作者:王宁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接受 接受 传播 传播 江南 江南
-
描述:之感性和直观的一面。更为重要的,这种阅读同时构成了《牡丹亭》传播的一个重要层面,即《牡丹亭》传播和流布的重要途径。
-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吴炳清等辞去福建省人大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福建省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工作人员条例 职务 吴炳 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求 接受
-
描述:(2011年1月10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八条的规定,鉴于任职年龄原因,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
论宋代陈景元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张爱民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阐释 接受
-
描述:《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中正为宗”为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
学习应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
作者:章庆林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教 创造 接受 过程
-
描述:数学教学应该极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提倡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信地想和说,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
从传播学的角度观照《牡丹亭》的演出
-
作者:王省民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演出 演出 传播 传播 接受 接受
-
描述:《牡丹亭》早已家喻户晓,有关的研究著作比比皆是,而从传播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少见。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观照《牡丹亭》,重新审视《牡丹亭》演出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一戏剧名著。
-
《临川四梦》与元杂剧的文体因缘
-
作者:程芸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杂剧 汤显祖 传播 接受 文体
-
描述:明南北曲交流与互动的复杂性,也反映了文人曲家审美心态、文体选择的多样性。
-
论才女读者群对《牡丹亭》的接受
-
作者:张筱梅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阅读 女性阅读 闺阁读者 闺阁读者 传播 传播
-
描述:望.
-
《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
作者:刘淑丽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史 中国戏曲史
-
描述:《牡丹亭》接受史研究
-
论王安石对陶渊明的接受
-
作者:宋皓琨 来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分期 分期 主客合一 主客合一 学陶 学陶 武陵源 武陵源
-
描述:石都对陶渊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习和取用.王安石注意时"武陵源"这一意象的接受,他在"武陵源"中获得的快乐不仅仅缘于对自然的亲近,及退居后轻松的心态,也有着对现实的憧憬与假设.
-
浅论汤显祖对《庄子》的接受
-
作者:施彩云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汤显祖 贵生 至情 梦
-
描述: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庄子影响,提出"贵生",并且他继承和发展了庄子的"法天贵真"而提出"至情";在创作上,他的"临川四梦"更是继《庄子》之后把"梦文学"在戏曲界推向了极致,甚至连剧中"黄衫客"的塑造、杜丽娘死亡之后的情节安排,无一不体现出其受到《庄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