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8)
图书(7)
报纸(6)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5)
地方文献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4)
2011(5)
2009(5)
2007(5)
2005(6)
1999(6)
1996(2)
1989(5)
1987(1)
1985(3)
按来源分组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6)
其它(6)
史学史研究(5)
政法论坛(1)
学术月刊(1)
黄冈师专学报(1)
福建党史月刊(1)
贺州学院学报(1)
世纪(1)
人民出版社(1)
总结过去 开拓未来: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作者:张晋藩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史学  《尚书》  《周礼》  《通典》  《通考》  《通志》  刑法志 
描述:2年清政府颁布的《大学堂章程》中便规定“此时暂行摘讲近人所编《三通考辑要》”。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正式确定《中国法制史》为法政学堂基本课程,相沿至今,已逾百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制史学
李纪贤先生的中国陶瓷史学
作者:子仁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陶瓷  新石器时代  陶瓷史  陶瓷研究  史学  中国美术史  中国古代陶瓷  美术通史  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 
描述:恩师李纪贤先生,1937年10月生于浙江嘉善县。家乡清秀的水土风物和浓郁的人文环境,陶养出先生清明平和的气质与性格,为其后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格基础。
从回忆到研究:刘大年抗战史学研究再探讨
作者:朱春龙  来源:抗战史料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抗战史学  回忆抗战  研究抗战  主要意义 
描述:并存及其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史研究理论体系。不仅如此,刘大年对研究抗战史学主要意义也有清晰认识,对后世研究抗战史有重要指导作用。
从回忆抗战到研究抗战:刘大年抗战史学研究再探讨
作者:朱春龙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抗战史学  活资料  理论体系 
描述:动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史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刘大年对研究抗战史学的主要意义也有清晰的认识.
年谱应是科学、严谨的谱主史学资料
作者:陈新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谱主  生平事迹  史学  著作  樊宗师  作品系年  作家作品  作家研究  中国文学 
描述:一部杜甫的时代及其作品,一部杜甫的作品及其影响,一部杜甫及其诗派,一部杜甫的思想,一部杜甫的叙事诗等等;此外,至少还有百个以上大作家,需要
剥掉罗思鼎“史学权威”的画皮——驳斥《论北宋时期爱国主义和
作者:邓广铭 李培浩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时期  北宋王朝  司马光  儒家  契丹  宋神宗  史学  地主阶级  统治集团 
描述:出笼之后,却又被姚文元搁置了三四个月,才又和另一篇由罗思鼎捉刀代笔,借风庆轮远航事而大骂现代的“满脑子崇洋迷外”、“投降卖国”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黑文,以及同是出于这伙黑帮之手而署名池恒和宫效闻的两篇黑文,一并在同一期《红旗》上刊出,妄图借此而杜撰出一个从古到今,凡儒家皆卖国的所谓规律。当他们实在在北宋以前的历史上找不出一个典型的卖国主义的儒家时,就把一顶儒
西峡抗战胜利述略
作者:申锁钦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军队  抗战胜利  西峡  马头山  日本侵略军  国民党  峡口  集团军  鞍桥  中国抗日战争 
描述:西峡抗战胜利述略申锁钦1945年春,中国抗日战争虽进入反攻阶段,但日本侵略者仍垂死挣扎,发动了宛西战役。3月中旬,日军攻占南阳后又以主力第110师团和战车第3师团向西峡口进犯,妄图沿豫陕公路西进陕南
您好,抗战老兵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柯晶贞)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昨日上午,县委书记李浩在县民政局负责人的陪同下,看望慰问了抗日战争期间入伍的革命老战士吴其火,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一走进吴其火老人家,李浩就紧紧握住吴其火的双手,详细询问他的身体、生活情况。吴其火老人家住海游镇丹峰村,今年87岁,是我县
抗战史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任言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战史研究  抗日战争史丛书  中国抗日战争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战时期  刘大年  最新成果  国共关系  历史研究  市政协 
描述:余册专著,将汇集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抗战前后北平地下斗争回忆
作者:张力 杨问陶  来源:北京党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平  地下斗争  国民党  晋察冀  杨炳  张力带  车站  日本投降  开展工作  工作人员 
描述:职员杨问陶、张毅石、杨炳文等四人。该信中称:该四人遵于职守,人格高尚,以前系积极抗日分子,以后即主张民主,拥护和平者,并未曾有违反社会治安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