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性环境中与断层相关的褶皱的几何形态及成因
-
作者:Roy W.Schlische 贺纪新 来源: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拉张运动 正断层 褶皱断层 褶皱 形状 成因
-
描述:拖曳和差异压实作用所致。逆牵引褶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位移随离开断层面的距离而减小。厚层沉积序列中沿重力驱动的铲状断层的运动形成滚动褶皱。牵引褶皱相对于逆牵引褶皱和滚动褶皱,幅度较小,可能叠置于这些较大的构造上。盆地规模的向斜是最大型的横向褶皱,平面上表现为朝向边缘断层凸出的盆地轮廓。这些褶皱的形成是由于位移靠近边界断层平面迹线中部最大,朝向走向末端减小。这是一个大多数正断层具有的与其规模无关的性质。横向褶皱还与分段的断块体系有关:上盘向斜接近断层体系的中心,而上盘背斜存在于断层体系边缘。在断层体系边缘常见断层段相互叠覆。一些横向褶皱亦可由沿波状断层面的运动引起。张性构造环境中许多褶皱是同沉积褶皱,它们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关系。
-
论曾巩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
-
作者:熊礼汇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欧阳修 曾巩散文 王安石 刘向 婉曲 散文史 成因 苏轼 几点看法
-
描述:在散文史上,曾巩地位很高,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历来论曾巩者,多将他与欧阳修并提,认为曾文与欧文“皆偏于柔之美”。在谈到曾文艺术风格的成因时,也多将其归结为欧阳修对他的影响,甚至有“嫡嗣”之说。此说有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
心血浇灌牡丹红——沈丰英昆曲表演艺术魅力及成因初探
-
作者:沈家庄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艺术魅力 成因 表演 昆曲 演出效果 杜丽娘 主要人物
-
描述:情童话……
-
张性边缘海的成因演化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以珠江口盆地为例
-
作者:张志杰 于兴河 侯国伟 陈瑞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张性边缘海 成因演化 沉积充填模式
-
描述:整体下沉,区域性盖层形成.该沉积组合反映了张性边缘海盆地的演化特点,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表现在裂陷期、热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的生储盖配置,故勘探目的层段为热沉降阶段所形成的三角洲碎屑岩与陆棚碳酸盐岩.
-
从轴承套演化为礼器的玉琮
-
作者:柳志青 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轴承套 演化 《周礼》
-
描述:1、《周礼》论玉琮《周礼》中有关玉琮的论述较多。除了“以黄琮礼地”这一名句外,有如下文字。《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壁、琮、璜之渠眉,疏壁琮以敛尸。”也就是说,将六器用系组连缀起来随葬
-
相山铀矿田同位素地质学特征
-
作者:陈迪云 周文斌 周鲁民 吴伯林 谭敬华 孙占学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位素 同位素 铀矿 铀矿 成因 成因
-
描述: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于火山岩。
-
六安话入声字舒化现象分析
-
作者:何自胜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安话 六安话 入声舒化 入声舒化 成因 成因
-
描述:的途径和原因,这无疑会对江淮官话乃至整个官话入声的消失成因的进一步探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构造控制特征——以俄罗斯Streltso
-
作者:刘雷 胡瑞忠 商朋强 杨社锋 张国全 来源: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成因 成矿构造 相山铀矿床 Streltsovka铀矿床
-
描述:中国相山铀矿床。因此火山岩型铀矿床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铀矿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
曾巩文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李天保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曾巩 文学思想 成因 创作实践 影响
-
描述:解曾巩的文学创作实际及其在文学史上之贡献。 论文的前言部分概述曾巩的生平家世,并概要交代曾巩的文学思想的主要表现方面。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具体论述。 第一章为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
-
《牡丹亭》说“情”
-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