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妇女的戏曲因缘
-
作者:李小慧 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妇女 《牡丹亭》 戏曲舞台 小蓬莱仙馆传奇 明末清初 女性角色 戏曲创作 《女状元》 女子 剧本
-
描述:明清妇女的戏曲因缘
-
王思任戏曲批评
-
作者:佘德余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思任 《西厢记》 杜丽娘 《牡丹亭》 王实甫 汤显祖 戏曲批评 人物形象 封建伦理道德 祁彪佳
-
描述: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当时及其
-
文人戏曲略议
-
作者:路应昆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作品 汤显祖 艺人 创作 礼义 儒家思想 具体分析 封建统治者 窦娥冤
-
描述:一、两种人的创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开篇论"乐府体式"时曾引了两句"古人云"——"有文章者,谓之‘乐府’;如无文饰者,谓之‘俚歌’,不可与乐府共论也。"所谓"乐府",都是出自以文士为主体的"群英"之手。在论"杂剧十二科"时朱权又引元赵孟
-
模糊其辞更清晰:谈新闻语言的“活化”
-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
描述:,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
-
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
作者:廉文澄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全集》 中国传统戏曲 民间戏曲 女吊 梅兰芳 《牡丹亭》 帮闲文人 艺术形象 《社戏》 士大夫
-
描述: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
论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
作者:金芝 来源:剧本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唱词 力与美 沈凤喜 刘铭传 黄梅戏 《马关条约》 人物性格 形式美 舞台艺术 黄山
-
描述:论戏曲唱词的力与美(续)
-
汤显祖戏曲对屠绅小说的影响
-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曲 汤显祖戏曲 屠绅小说 屠绅小说 影响 影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自然 梅自然 南柯记 南柯记 獠僵卧 獠僵卧
-
描述:清中叶文言小说家屠绅酷慕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 ,为文则务为古涩艳异 ,晦其义旨。其志怪小说集《六合内外琐言》深受《临川四梦》的影响。集中《梅自然》、《獠僵卧》二篇 ,便是刻意效法或脱胎汤氏《牡丹亭
-
孟称舜“传情”理论及其戏曲创作
-
作者:彭茵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称舜 《娇红记》 汤显祖 王娇娘 《牡丹亭》 戏曲理论 戏曲创作 《西厢记》 汤沈之争 女主人公
-
描述:一孟称舜(约1600—1661年以后),字子若、子适,号卧云子、花屿仙史,浙江会稽人,是明天启、崇祯年间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今存其杂剧五种:《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花前一笑
-
清前期戏曲家的遗民情结与《长生殿》创作主旨
-
作者:韩鑫 来源:学海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遗民情结 清前期 《牡丹亭》 唐明皇 杨贵妃 戏曲家 汤显祖 吴伟业 洪升
-
描述:清前期戏曲家的遗民情结与《长生殿》创作主旨
-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剧本选集》叙录(上)
-
作者:吴敢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选本 无名氏 中国古代 元杂剧 传奇杂剧 西厢记 剧本 永乐大典 关汉卿 汤显祖
-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选本·剧本选集》叙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