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95)
报纸(58)
学位论文(29)
图书(19)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62)
地方文献 (231)
非遗保护 (14)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3)
2012(45)
2011(39)
2009(30)
2006(40)
1996(12)
1991(6)
1986(11)
196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51)
中国戏剧(23)
艺术百家(9)
戏剧之家(7)
中华文化画报(2)
文艺研究(2)
东北之窗(1)
时代汽车(行业版)(1)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1)
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1)
邯郸一梦未荒唐
作者:舒湮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四梦  邯郸  舞台  明万历  观众  科场舞弊  作品  原著精神  手法 
描述:垄断仕途;而至前的天子却晏然处深宫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以致百事废坠,明眼人无不怀天下陆沉之忧。
花脸张达发
作者:孟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人帮  戏曲学校  上海市  舞台  配角  功力  练声  嗓子  演员  京剧 
描述:张达发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工铜锤花脸。他有一条高昂宽亮的花脸嗓子,很适合演唱裘派戏。粉碎“四人帮”后,他热情高涨,积极练声,艺术上进步很快,目前已经成为上海京剧三团主要演员。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有感于汪世瑜的《拾画、叫画》
作者:张允和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柳梦梅  舞台  汤显祖  观众  女同学  牡丹亭  二十年  大学生  斑白 
描述:怎样的。
昆曲小剧场的探索 观《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有感
作者:孙书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昆曲艺术  临川四梦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江苏省  舞台  范蠡  戏剧梅花奖  探索 
描述:小剧场戏。2008年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临川四梦·汤显祖》已肇其端倪,而2010年国庆期间该院创作演出的《我的浣纱记——伯龙夜品》,又为昆曲小剧场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戏曲作家们的光荣任务
作者:任桂林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古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  传统剧目  剧作家  多余的  汤显祖  王实甫  正确观念  原著者 
描述:奇怪的现象,好像只有元曲昆曲有剧作家,如:关汗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伍、李笠翁等大师,至今仍被我们念念不忘。但其他剧种的作家们,他们作品虽还活着,但他们的名字早死了,甚至们们还活着时,名字就早死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放映时,很多外国友人讯问这样优秀的剧作的原著者是谁?我们则答不出来。这种不公平的历史,只能说是这些劳动人民创作的戏剧受压抑的后果。
首届中国戏剧节话剧一瞥
作者:王育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  话剧舞台  寻梦  戏剧节  汤显祖  剧目  戏曲  欲望  评论  剧种 
描述:京,这次再看,仍感魅力不减当年。对上述各戏本刊已做过评论,这里不再多谈。戏剧节中首次在首都舞台上亮相的话剧,是《寻梦》《小桥流水》《欲望号街车》和《琼斯皇》。《寻梦》是根据汤显祖《牡丹亭》编写的诗剧,
慨当以歌演至爱 撩魂动魄见真情 王英会舞台风采漫评
作者:刘福民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台呈现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王英  《村官李天成》  风采  真情  《清风亭》  主旋律题材 
描述:风亭》,二是自豫剧移植改编的主旋律题材现代戏《村官李天成》,深深感到现场观众动情动容为之感叹唏嘘的缘由正在于此。
跨向文明与傅谨先生探讨戏曲的推陈出新
作者:思悠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戏曲现代戏  中国戏曲  推陈  创新与发展  戏曲艺术  北杂剧  《牡丹亭》  文化自觉  戏曲文化 
描述:跨向文明与傅谨先生探讨戏曲的推陈出新思悠由于应台湾国际新象文教基金会的特定要求,93年底,94年初浙江省昆剧团到台湾的演出.尽可能地在剧目与演出方式上保持了传统风貌,并且得到了台湾传媒的称赞
在“青春”与“经典”间探寻的传统戏曲重建
作者:王姝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统戏曲  “经典”  市场操作  《梁祝》  精神本质  现代转型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已成功演出了百场。一个最古老的剧种突然以纯美的表现,令人满意的市场操作焕发出了新鲜时尚的青春魅力。另一方面,出于对之前先锋式瓦解戏曲传统的反动,浙江
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刘文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经济条件下  戏曲演员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徽商  戏曲声腔  民间艺术  堂会  明末清初  《牡丹亭》 
描述: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刘文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使我国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戏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